文字 背景 字号      
同在蓝天下 用心看台湾--冬冬台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参观记

上传日期:2014-07-07 作者:Winter

话说旅行,有时候只是一种心情的释放,好比沉在水底的鱼儿,在雷雨到来之前感觉烦闷,迫切得想要到水面透一口气。远离一个城市,奔赴另外一个城市,无论这个城市给你好与坏的感觉,但不变的是,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是抱着憧憬和好奇。

就这样,我计划三个月已久的九日八夜台湾之行在民国一百零三年五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终于成行了。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她对于我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迄今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日月潭》;陌生的是,截至今日,两岸分治已经六十五年了,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着两岸关系目前朝向良性发展的春风,决定要去对岸走一走看一看。

民国103年5月18日下午,我搭乘台北联营公车红30路前往位于士林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在公车上问站时认识了一位六十多岁已退休的老先生,与他短暂交谈之中,了解到他曾多次来参观故宫,因为故宫内器物类展件相隔半年至两年轮换一次,书画和图书文献类展件每三个月定期更换。要想看完故宫内所有文物,来一次显然是不够的。若有机会下次再来台湾,我还要来故宫看一看。

公车继续前行,窗外已经开始下起小雨,透过模糊的车窗,蓦然间瞥到了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故居标识牌,没想到钱老住所也在此附近。不一会儿,公车抵达了故宫博物院正馆。

下车之后,远远望去,国立故宫博物院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四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六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故宫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国立故宫博物院又名中山博物院,由先总统蒋中正亲题“中山博物院”门额,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同时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的重镇,所拥有的近七十万余件册文物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代中国艺术品珍藏,名列全球最受欢迎艺术博物馆第七位。

虽说天空正在飘雨,俗语说:“好雨知时节”,仿佛在欢迎我这位从中国大陆远道而来的贵客。非常幸运,进入故宫一楼大厅后,就看到一块显眼的告示栏上说到今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所有游客不分国籍皆免费参观。看了售票处的票价,平日票价是每人一百六十元新台币。我心里顿时觉得今天来得正是时候,不论是参观士林官邸还是故宫博物院。

看了故宫内供参观者免费取阅的《中文导览图》了解到,国立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成立于北京紫禁城。民国二十年为避日本侵华战争,故宫文物迁离紫禁城,避难于西南大后方。民国三十八年,由于内战,国民政府将总数约六十万件左右的故宫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精品文物运到台湾,并曾暂置于桃园杨梅、台中雾峰北沟等地。直至民国五十四年,始在台北士林外双溪现址复院。

台北故宫现存著名藏品有: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宝石红僧帽壶、莲花式温碗宋汝窑、婴儿枕、五彩龙凤大盘和藏文大藏经等。比起这些珍世藏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而是,院内许多工作人员手举“请勿拍照”或“请勿大声喧哗”的牌子,默默提醒着参观的人群,相信每个看到的人都会自觉遵守的,比国内展览馆贴在墙上的警示标牌要奏效得多。

无论是馆内藏品还是工作人员,都体现了中国之美。台北故宫老院长秦孝仪曾说过:“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记得在民国一百年时,现存于大陆浙江省博物馆的元朝画家黄公望的画作《富春山居图》中的一半《剩山图》曾被运到台北,与存放在台北故宫的另一半《无用师卷》合璧向公众展出,引发热烈反响。(完)

----发表意见/查看评论
  • 上篇文章:同在蓝天下 用心看台湾
  • 下篇文章:站长Winter第二次台湾之行图辑(2016年1月)
  • 建议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版权所有 冬网 1999-2017
    Copyright © 2000 Win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