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国有两件新闻,一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二是新华社的中国国际电视台(CITV)11月18日开播。尤其是奥巴马访华,引起了网民们的特别关注,一时跟帖无数。
然而,奥巴马与上海青年学生的见面对话会,在中国大陆只在上海当地媒体和新华网进行了实况播出,全国性的中央电视台(CCTV)没有播出。这与以往北京的抢夺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不相符,使人思疑不解。
双重策略?
奥巴马在与上海青年学生座谈会上谈到了互联网自由,然而中国网民目前无法正常使用twitter等网站。
北京一方面指责一些外国媒体不真实地报道中国,另一方面则继续加紧对自身媒体的严格控制。
奥巴马与学生座谈会未全国播出,是促进新闻自由保障民众知情权,还是一种国际公关的媒体双重策略?
去年的西藏事件之后,北京感觉国际话语权的缺失。因此,从今年初开始启动国际公关战略,投资数百亿加强对海外的宣传。
今年“七五新疆事件”,北京一反常态迅速公开了此次事件并主动邀请境内外媒体采访报道,受到记者们的欢迎。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争夺国际受众、传达中国的观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成为中国媒体的新任务。
根本改变
一些独立学者分析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媒体的模式和状况,乃至整个制度,才能改变国际形象。
今年7月25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24小时播出的阿拉伯语电视频道,旨在向中东和北非展现"真正的"中国。
去年末,央视还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其英文名称是"China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Alliance"缩写是"CSNG")"。
今年四月《环球时报》英文版和《环球时报》英文网创刊,七月初《人民日报》的扩版和新华社英文视频节目服务推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和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
公信力
中国的确需要强力争夺国际话语权,然而,媒体最重要的是公信力。
中国媒体的“内伤”是公信力太低或几乎没有什么公信力,中国媒体一直被视为“党的喉舌”,政府的宣传工具。
每当提起“奥运假唱”、毒奶粉、假药、假酒等“中国现象”时,公众就自然对中国媒体报道的资讯产生怀疑。
是新闻还是宣传?要提升在国内外的公信力,必须给与新闻媒体更大的独立性。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媒体不应是宣传部、外交部。
媒体的职能是及时“客观”地反映事态全貌和舆论监督作用。只有真正做到这两点才是中国媒体的唯一出路。
中国媒体新战略是中国国际公关战略那件“皇帝的新衣”吗?是让民众成为不敢说真话的大臣,还是敢于说出真话的孩子呢?(完)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推荐阅读
▲城市停摆后,失去工作的数百万中国人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中国计划生育和出生率问题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十五年后
张国荣为何还在收获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