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中国安徽篇--地灵篇1
2002年04月29日 15:47
 

主持人:胡一虎

嘉宾:1号:牛群 2号:潘小平 3号:汤奇学 4号:谢国兴 5号:王鲁湘 6号:崔之清

胡一虎:每一次到内地出差,我总觉得很新鲜,很期待。因为最后总是大开眼界,但是这次踏上了合肥机场之后,我的心情就变了。有一点喜出望外。又有一点不知所措。因为这是回家的路。我知道眼前这一切,生命中第一次遇上的陌生人,其实正是我的同乡,安徽的父老兄弟姐妹。我想我的祖宗十八代。应该不是好亲戚就是好邻居。他乡遇故知的心情我在国外体会过。但是游子在老家遇到同乡的心情,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回家真好,看到天下名山黄山。竟然就在我的脚下,它从课本中飞到了我的眼前。我家在黄山就是咱们安徽人嘴上的骄傲。黄山在我家,是我心中永远的荣耀。

回家真好,尤其当我看到中外游客,陪着我一块儿回家逛屯溪的老街,一块儿感受老家过去的文化,我仿佛像是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忽然被老祖宗呼唤回来,Tiger回来看家,回来做客吧。回来找寻失落的自我。回来看过去,回来看现在,回家真好。湖水,河水,长江水。我没有在这里洗澡过,也没有在这里戏水过,更没有在这里耕耘过,但是家在长江水,这正是我的生命。

回家真好,尤其是我走进了朝思暮想的祖籍地桐城,我走进了父亲的出生地,走进了爷爷奶奶孕育后代的地方,我走进了月清时代桐城派的鼎盛文风,我走进了老树撑起,枝叶繁茂,永不动摇的老根,落叶归根我何其有幸,不必等到落叶凋零,原来寻根,是在树枝发芽的时候,就可以做的事。

回家真好,因为现在我找到了生命来时路,我知道了人生下一个方向。

我回来了,故乡,纵横中国终于回到了我的故乡--安徽,但是等待这一天,回家的路,我却是等了一万两千七百七十五天,在这我要当着所有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前面说一句,回家真好,谢谢大家.

但是坦白说,回家了,我对这块土地上,很多的陌生,很多的不了解,所以今天我想趁着纵横中国的机会让我想知道,我的家是什么样的一个家,也让大家知道安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还有让安徽的好全世界都知道,当然我要达到这样的梦想,我需要当地的父老兄弟姐妹们给我协助、给我支持。今天,有六位嘉宾、还有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就要帮我,达成这个梦想,

首先第一位嘉宾,也就是我们的地主队第一位,他曾经是一位全国知名的相声演员,他到那个小地方,但是现在因为他的努力,让这个小地方变成全国都知道就是牛群县长,欢迎您!

第二位嘉宾呢,跟她不熟悉的人叫她潘小平,熟悉她的人说“哎,小平同志您好”。不管熟悉不熟悉,大家都知道她是安徽有影响力的才女,欢迎潘小平。

第三位嘉宾呢,他的论点很奇特,因为他是奇学,所以大家叫他汤奇学博士,欢迎您。

接下来这位很特别,他是安徽人,却不在安徽讲学教课,他跑到了距离安徽不远不近的地方--南京,去讲学、去授课、去传道授业,但是,趁着纵横中国今天这个机会,他离家一千多天,今天也回家了,欢迎您回家。崔教授,回家的感觉如何?一千多天,一千多天没来了,对不对?

崔之清:非常好,感觉很好。

胡一虎:好,谢谢。接下来这位嘉宾他教美学,他也懂得美学,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色的男人,但是今天呢,他却不是被安徽的美女吸引来的,他是被安徽的姑娘的闺房吸引来的,因为他特别喜欢看徽州的建筑.欢迎王鲁湘先生。

第六位嘉宾要特别介绍,他是台湾人,但是他对安徽很有兴趣,他的研究心得是“这是一个好地方”.欢迎谢教授。

当然,今天除了六位嘉宾之外我还要介绍我们的现场观众朋友。首先在我右手边的是,也就是中国科技大学,欢迎您。

科技大学学生:“创环宇学府,育天下英才,中国科大OYEH”。

胡一虎:OYEH,欢迎,我左手边的安徽大学的大学生。欢迎你们。

安徽大学学生:“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爱我安大,兴我安徽”。

胡一虎:安徽的学生热情您看到,活泼您看到,但是他们的文学造诣如何,他们到底多了解这块土地呢,今天一个小时的纵横中国,我们来好好地研究研究。别人问我说,你是安徽人,到底安徽这两个字怎么来的,我就突然想了一下,安徽这个词,以前安徽同乡会在举行灯谜的时候,好象有人这样说的,噢,很简单,安代表平安,徽代表光辉,徽取其谐音的意思,我心想平安光辉,这是不是安徽名字的由来。是不是啊,

大学生:不是。

胡一虎:不是啊,有没有在座的大学生可以告诉我这个答案?

小学生:安就是代表安庆的意思,徽就代表徽州,然后结合就是安徽。

胡一虎:你也是大学生?啊,不是,你怎么混在大学生当中啊?

小学生:我也不知道

胡一虎:你是观众,你几岁啊?

小学生:我,七岁。

胡一虎:你是安徽哪里人?

小学生:巢湖人

胡一虎:巢湖人哪,巢湖是一个什么地方?

小学生:巢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胡一虎:到底有多美丽么。唉哟,七岁,巢湖到底有多美丽,你告诉我。

小学生:巢湖有河,有湖。

胡一虎:还有呢?

小学生:还有湖,湖能钓鱼.

胡一虎:安徽好在哪?

小学生:安徽好在有各种各样的名人。

胡一虎:象谁?

小学生:华佗,就是我安徽亳州人。

胡一虎:等一下,我好奇,你生病的时候是不是都去找华佗看的?

小学生:嗯。

胡一虎:好,唉呀,你穿帮了,华佗帮你看,待会儿再来考考他。安徽真的是才子佳人多,小神童也多。不过我想请教,牛哥你刚刚特别讲,安徽有这个部分我就很好奇,安徽这个词我知道,但是安徽它是什么时候建省的?

牛群:在康熙六年吧。

王鲁湘:康熙六年,开始建省的,整个清朝三百年间,建立了两个省,一个呢就是安徽,就是刚才那位大学生说的那样,把安庆府和徽州府组合起来,取其头一个字,然后合成安徽。但是事实上它是从当时的江南省(等于和现在的江苏省)分开了.同时,另外一个省呢,就是收复台湾以后,建的台湾省,而且台湾省的第一任省长就是安徽人刘铭传。

谢国兴:应该先对什么叫做一个省的有一个基本观念,过去原来的省是中央派出去的单位,所以在元代的时候叫做行省,会动的省,行中书省,所以原来是行省,安徽什么时候有一个省,一般说安徽什么时候设了巡抚,这是一个标准,这个巡抚的意思是中央派去的,派去那里巡视一下,安抚一下.真正管地方事的是布政使,现在叫做民政厅,民政厅长之类,安徽的民政厅原来设在江宁,就是南京,一直到乾隆年间才搬回来安庆。所以如果严格地讲,用这个标准,那么到乾隆年间才真正建省,这是另外一个讲法。

胡一虎:汤教授有没有补充?

汤奇学:安徽省建省应该讲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讲是康熙六年。巡抚在明朝和清朝,它主要是作为一个军事长官,管军政的,民政是布政使管,以后安徽巡抚的职能有所变化,兼军政也管民政一起管,如果我们从民政这个角度讲呢,应该是康熙六年,如果从安徽省民政长官到安庆,应该是乾隆二十五年。

谢国兴:我们在思考安徽省这个观念的时候,必须同时跟两江这个观念放在一起,两江是一个区域,两江是代表江苏、安徽还有江西三个省,这个就是两江总督管辖的范围。尤其是安徽江西都是比较穷的地方,江苏是比较富庶的省份,过去安排一个总督管的地区和一个巡抚管的地区,除了军事上的考虑之外,基本上经济调剂非常重要,他希望在他统辖之下,比较富庶的比较贫穷的或者不同区域文化,能够尽量互通有无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行政单位。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意在里面,我想经济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王鲁湘:河东穷则移河西,河西穷则移河西。就在它的这个下面一个行省范围就可以调节有余,是吧。

胡一虎:好,谢谢,但是这么一划,现在我们看到的地图上的皖北、皖中、皖南,这么一划是不是也划出了民众之间一种不必要的隔阂呢?

崔之清:实际上安徽在唐朝的时候,就是分属于四个道,一个是河南道,一个是淮南道,然后就是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不是划江而治,而是分治,到了元朝的时候,安徽分属于三个行省,淮北那一块、皖北那一块,归中枢省,就是直接归中央的那个省,然后皖中这一块,归河南省,皖南的这一块归浙江省.到了明朝的时候,因为朱元璋,他做了皇上,他把这个整个安徽整合起来了,属于应天府,属于南直隶,当时安徽省的省会就在首都南京,以后驻地,迁都北京以后,南京设了六部,继续好象是一个虚拟的中央政府,所以安徽第一次独立出来了,在全国它的位置是相当高的,下面就是到了清朝,即是跨江而治。我看跨江而治,恐怕清朝主要从经济上考虑,因为清朝希望各个省的财政能够自给自足,所以这必须要把比较富庶的沿江地区和比较贫瘠的淮北地区给它混在一起,这样如果发生了灾患,发生什么,内部就可以调剂。

潘小平:这个划法是什么呢,我感觉到,你比如讲,象浙江,江苏省,它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但对于安徽,它构成了三个文化圈,这三个文化圈,一个是淮河文化圈,它主要指皖北一带,第二个是新安文化圈,它主要是指徽州一带,第三个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主要指沿江这一带,那么这三个文化圈呢,另外呢就是包括了江淮之间作为皖中这个概念就是说形成了,这个三个文化圈呢,从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情民风,到方言到文化的那种巨大差异性,从地理地貌上,它也构成一种差距,你比如说皖北一望无际的平原,皖中是丘陵地带,然后到皖南是山地,它形成了地貌上的复杂性和文化上的驳杂。

我就觉得,淮北和这个皖南这种差异就象我们中国一个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一样,中间是一个缓冲带,就是江淮之间.它整个三大板块的差别很大。

[ 关闭窗口 ] 打印本文


建议使用IE10.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版权所有 冬网 1999-2017
Copyright © 2000 Win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