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知道我的父亲最喜欢买四川北路上一家店里的火腿,他总是跟我们说,那家店里的火腿最好吃。
那时,我还小,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几平米大的亭子间里,床、饭桌、柜子把仅有的空间都占据了。房子虽小,可是却很温馨,特别是晚上吃饭时,我的父亲就会展现他的好厨艺,在楼下的灶头间烧起美食,每每端上来的食物,都冒着热气,菜香味萦绕在四周,我们一家三口紧紧的围坐在圆桌前,感觉非常温馨。而那一天,父亲十分的开心,因为他买到了他喜欢吃的火腿,我见他兴奋的在楼下的灶间里忙个不停,在端上火腿美食时,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长大些后,因为父亲享受到了单位福利分房,我们一起搬到了水电路一楼一室户的房子。房子比起原来的亭子间可算是大了很多,还有阳台,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水电路离四川北路真的很近。爸爸觅得了一家卖火腿的专卖店,并成了那里的常客。我坐在他的脚踏车前。他呢,悠闲的骑着车。那些店面如今已然模糊,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这家卖火腿的店背靠多伦路文化街。因为原先那条街还是马路菜场。即使父亲带我穿过这条菜场马路,我都没有发现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马路菜场的重建,让我顿时眼前一亮,原来,这里曾经汇聚英才,原来这里曾经卧虎藏龙……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真的是太过陌生了,而我仅仅只对文化街上的古董老店以及画廊感兴趣,那里封存了很多的历史故事,古董店里的旧书,木头家具,以及印有毛泽东头像的各种样式的徽章,都勾起了父母亲那个革命年代的记忆。
那时我已经初中念完了。我的父亲在买房福利的推动下,在彭浦新村买下了一间一室一厅的房子。我还记得随父母看房时的那种喜悦的感觉。看着那通向厨房间的过道,感觉那是通向美食,通向幸福的过道,那里将会散发出火腿的香味。
我们举家搬迁,父亲却仍不忘四川北路上那家火腿店,每每想吃火腿时,仍旧骑着脚踏车来到四川北路上的那家店。
如今的我已是一个6岁孩童的母亲,和先生住进了大华两室一厅的80平米的房子。能有一架钢琴,再也不是奢侈的梦想。尽管如此,儿时的记忆却还记忆犹新,那里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每每路过,我都会走一遍多伦路文化街。寻觅一下父亲常常光顾的那家店面。
然而,今非昔比,如今那里已是海派文化街的代表之地。在一次一次的深入了解之后,我知道了文化街上的建筑融合了各国的建筑风格,并且这里还有孔祥熙、白崇禧、汤恩伯、范光陵的公馆。也藏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会址,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曾经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场,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丁玲等革命者都在这条小街上活动过。
就这样,我一次次回味中国的艰辛历程,感受着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小块曾经带给我幸福感的火腿,在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也许不仅仅是烹饪上这回味无穷的味道,也是对于平淡生活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随着祖国的迅猛发展,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更应拾回往昔的岁月故事。它是过往,是符号,是城市的记忆,也是一种警示。(完)
注:如果您想与作者单独交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谢谢!

注:如果您想对以上文章发表观点、看法或意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谢谢!

推荐链接
▲谎言与真相的博弈——邂逅长篇纪实文学《重返1976:我所经历的“总理遗言”案》
▲讲坛小记丨遇见惜珍——一位上海作家眼里的四川北路
▲海派女作家朱惜珍的家庭教育智慧
▲听作家朱惜珍讲衡山宾馆的前世今生
▲永不飘散的风情——谈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2016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朱惜珍:上海马路让我魂牵梦萦
▲新书分享会|朱惜珍:发现武康路上的尘封往事!
▲海派作家朱惜珍为小学生讲授"万航渡路的故事"
▲作家朱惜珍:上海老洋房装点我的梦境,沪上旧风景铸就我的文字
▲2018年1月20号上海虹口图书馆现场讲座: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图辑
▲2018年05月19号上海虹口图书馆现场讲座:揭秘雍正皇帝继位之谜图辑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采虹书房读书会沈轶伦女士专场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采虹书房读书会刘常津先生专场
注: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如果您想发表对本文评论,欢迎发送电子邮件winter@dragontv.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