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 星期六 多云 台北
征得带团领队同意,笔者到位于台北县新店市复兴路43号、为其撰稿已有10余年却彼此从未谋面的《传记文学》杂志社,更是一番热闹。创办社长刘绍唐(2000年2月10日,因病逝台北一家医院,享年80岁。)先生,原籍河北省芦台,1921年出生于辽宁,早年曾在上海、南京等地读书,并毕业于北京大学,1950年赴台。
1962年1月,刘先生响应胡适倡导的“为史家找材料,为文学开新路”的传记文学思路,在台北开始创办《传记文学》杂志(月刊)。这是一个“文字狱”盛行的年代,蒋介石在岛内大肆营造白色恐怖,妖魔化对岸已执掌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台湾导演侯孝贤所拍摄的电影《悲情城市》中,曾有经典细节——夜幕笼罩下的基隆,城墙上刷着六个血红的大字“共匪死,内乱止”。
恐怖并非仅止于恐吓。据《台湾历史纲要》一书介绍,国民党在台初期,“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1952年,被当局以‘匪谍’、共党人员为名枪毙的达4000人左右,而被以同罪判处有期、无期徒刑者有8000——10000人,至于被秘密处决者则无从统计。”
戒严时期的台湾报纸生态,常被今天的台湾学者批判为“侍从报业”结构,即报业只是党国威权体制的文化控制工具,报老板则是维护政权利益与安定的执行者。几经波折,才幸存至今。
如今,刘先生已作古有年,新一代出版界人士如成露茜(著名老报人成舍我次女、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之妹)、羊忆蓉、喻蓉蓉、邱庆麟等已担起了重任。历经40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传记文学》,已是内地、台湾乃至世界范围民国史研究界以权威、丰富、详实的民国史资料闻名的杂志。
身为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的成露茜社长向我介绍:“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带给知识分子更大的表达空间,以‘严肃的态度与轻松隽永的笔调’为写作标准及‘给史家作材料,给文学开新路’为主张自我期许的《传记文学》那时诞生可谓水到渠成。
她特别回忆起自2000年任《传记文学》社长以来所出图书较为畅销的有女作家孟瑶的《中国小说史》、沈醉的《战犯改造所见闻》、漆高儒的《蒋经国的一生》等。另外,2008年初推出的新书《闲话台大四十年》也让‘传记文学’展现出更多的出版活力。
“时过境迁,今天的时代背景与读者需求较《传记文学》初创时已有很大不同,当下台湾和内地读者对这类文本的态度并不相同,两岸的读者情况有些时空置换的感觉,台湾读者现在对‘传记文学’这样的内容渐趋降温,而内地读者近年来对此的热情反而温度升高。《传记文学》现在面临的难题不只是读者群的换代,作者的日益减少也是个问题,《传记文学》的作者一大半都是当年从内地去台湾的,其中很多都曾是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名人,他们经历丰富,文笔生动,但这些人陆续离世,他们的后代也大多移民国外。面对老读者的期许、新读者的需求,设定传主的对象除了在传统的党政军以外,增加文化、专业认识及为台湾贡献心力、留下纪录的各式人等,对这部分历史补白,将《传记文学》数字在线化等,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台北的夜是浪漫的,说起夜生活,台北,这几年一下子冒出了400多家夜店,这是一种新态的熬夜方式。所谓夜店,以它主体音乐环境不同、来玩的人年龄层不同,有拉丁风格、摇滚风格、电子乐风格等等。里面形成若干个区域,可以唱歌、跳舞、吃饭、聚会甚至商务会谈,灯光幽暗,非常随意。这是台湾,尤其是台北人夜生活的一种新时尚。台北还有一种夜生活去处,就是书店。最著名的就数遍布台湾的“诚品书店”,特别是台北市最大的“敦南诚品”总店,更是24小时昼夜营业的,里面环境优雅、干净,许多人在书店看书看累了,席地而坐,甚至枕着书就地睡觉,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这里真是书迷们熬夜的好去处,也成为了台北一种迷人的文化风景。诚品书店的服务口号是: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
上海游人告别台湾的心情依依不舍。明天是上海赴台旅游首发团离开台湾的日子,首发团成员将搭乘东航MU5006的航班(13:20),于16:05左右抵达上海浦东机场,结束台湾深度10日游。
整整10天,对于旅游来说,似乎是不短的一段时间,对于人生来说,却不过只是沧海一粟;对于旅游者来说,似乎只是一段人生中的旅程,却在10天的脚步中,实现了两岸人民60年来的梦想。似乎才刚刚看清台湾的模样却又将说再见,每名游客都在相约着下一次相会在此的时间。
晚餐时分,凤凰旅游公司安排在台北市郊的阳明山举行欢送晚宴。
美酒鲜花、欢声笑语,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十分珍惜在此地共同渡过的最后一个晚上。“今天我们满载而归”沈山州团长为首发团宝岛10日游作总结:“我们带着对台湾山水美景的美好记忆,带着台湾人民的热情友好返回上海,我们将把我们台湾之行的感受与更多的上海市民一起分享。”
游客们面对着一丛丛直流而下的瀑布坐下,脚下便流淌着潺潺的涧水,感受着山间野趣。最后一顿告别的晚餐,大家都显得既兴致盎然却又充满离愁别绪。有的游客上台演唱了《但愿人长久》;有人唱了首《绿岛小夜曲》;还有游客表示自己的这次行程充满历史意义,告慰了那些充满乡愁的人们,因此大声在山间吟起了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朗诵结束,让台下的不少游客都唏嘘不已。
游客们端起酒杯,和连日来已经结下深厚情感的台湾导游们一饮而尽。很多游客纷纷上台表达自己对台湾的感情,诉说这些天来遇到的众多让自己感动的瞬间。我是一名滴酒不沾者,这一晚,我异乎寻常地安静,只是悄悄坐在那里,听瀑布轰响和脚下溪水鸣流,看欢乐又伤悲的人群在眼前来去,彼此互道着那些让人快要落泪的话语。
“朋友一生一起走……”在台湾当地歌手和上海游客的共同配合下,最后两岸同胞共唱了一曲《朋友》,歌声、笑声溢在青山秀水之间,溶入逐浪而去、湛蓝色的台湾海峡的风声涛声之中,飞得很远。
后来我听说,有一位台湾的导游哭了,哭着说:“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啊?”那一幕,我不能想象——如果我看到那样的泪水,会不会也泪眼滂沱不能自已?其实首发赴台,不过是一次平常之旅,有人有事,可回来之后,见到的人都好奇,问长问短,这次旅行就变得不寻常起来,我想这并不是一种幸福的感受,就像罗大佑歌中唱过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大家见面越来越少”,这神秘与好奇就与海峡之间无“桥”而有关。
下一篇
相关链接
买肉皮
BBC英国广播公司新闻从业人员新闻原则
2018年全球最繁忙国际航线 香港—台北败给了新加坡—吉隆坡
不生孩子、不约会:中国迎来“消费降级”时代?
陈香梅去世:曾游刃于中美台之间的飞虎将军夫人
香港新时尚:到自助洗衣房看书、喝咖啡、交朋友
上海爱心妈妈代言人秦旭峰个人摄影作品慈善义卖活动举行
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