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 | 冬冬看世界 | 精彩乐无穷 | 品味人生录 | 网路中间站 | 站点超链接 | 

 

初夏的果實
--我的粵港澳大灣區之旅(廣州篇)

 

作者:Winter 更新時間:2019-06-24

六月的風,讓天空透徹的藍,讓湖水盡情的綠,在粽味飄香的端午佳節之際,我首次來踏進南粵大地,開啟了為期一周的粵港澳大灣區之旅,品嘗這南國盛產的初夏的果實。

二〇一八年,我們國家隆重慶祝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月下旬特地來到了打響改革開放第一炮的珠海、深圳、廣州等地調研考察。七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來到深圳,由於是公幹,畢竟私人時間有限,我僅僅去了全國聞名的華強北電子市場。

時隔七年,正逢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開局之年,利用年假機會,我重走習大大之路,專程安排了我的粵港澳大灣區之行。飽覽南粵風情,活力廣東行的第一站是花城廣州,我成為這個初夏羊城裡的來客。

廣州擁有二二〇〇年以上歷史,古代廣州水網密佈,水城歷史悠久於威尼斯,河道在清朝後由於城建變遷而逐漸泯沒。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

說到廣州的嶺南文化,其中之一就是久負盛名的飲食了,很多朋友第一反應會想到廣州的美食。的確,廣州也被譽為南國美食之都,記得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也有一集專門介紹食在廣州的內容。廣東的嶺南文化,不僅僅體現在食味方面,在那千變萬化的味覺中,更包含著人情,鄉愁與記憶,蘊藏著傳承、交流與文化。

到了廣東,有“三粵”會始終陪伴你左右,這“三粵”分別是粵菜、粵語和粵劇。粵菜是飲食方面,上面我已提及,粵劇我沒有聽過,因此無法說起。那就說一下粵語吧,粵語俗稱“白話”,亦稱“廣東話”。打開收音機或電視,你會發現有很多頻道是用粵語廣播。長久以來,廣州絕大部分地方通行的語言主要為廣州話,基本上屬於粵語廣府片。廣州城主要有西關和東山口音,而建置屬於外郊的從化、花縣、番禺等的粵語也各具特點。因此廣州也就形成以粵語為載體的包括粵劇、粵曲、南音、咸水歌等在內的“粵語文化”。廣州話中除粵語中所含的詞語之外,還吸收不少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廣州由於歷史原因,大量詞彙亦受到英語影響,尤其是香港人所講的粵語較為明顯。

是次廣州之行除了觀光之外,還有一個最主要內容是拜訪我的高中歷史老師兼班主任楊思冰老師。二十二年前,也就是英國人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的那一年,我剛剛上高一,楊老師開始擔任我的歷史老師,高二正式文理分班後又做了我所在班級的班主任。二〇〇〇年七月,我回到上海參加高考。至此以後,我也再沒有見過楊老師。後來,不知聽誰說他去廣州發展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路上無意中獲悉楊思冰老師目前在廣州發展,還做了廣州百年名校長堤真光中學副校長。從網上瞭解到,長堤真光中學由美國人那夏理女士于一八七二年創辦,最初名為真光書院,解放後更名為廣州市第九中學,是一家擁有一百四十四年歷史的中西特色結合的百年老校。經過百年發展,分佈在穗港兩地已七所真光學校,長堤真光中學是其中之一。

楊思冰老師在歷史學術方面造詣頗深,國內知名歷史刊物《歷史學習》二〇〇一年第十一期刊載了他的文章《太平天國遲滯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楊老師的從不同於大眾的視角解析歷史,觀點獨特,他的歷史課亦幽默風趣,時常結合當今詞彙講述歷史事件,具有很強的現代感。

與楊思冰老師失聯了十九年,通過網路,也要感謝網路,我們又重新聯繫上了。出發廣州的一個月前,根據網路上查詢到的通訊位址,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楊老師寄送了一張明信片並留下了我的聯絡方式,果然不出所料,約兩個多星期後我的手機收到來自楊老師的短信

抵達廣州後的第一頓晚餐是楊思冰老師盛情款待的。當時沒有留意餐館的名字,只記得是越秀區德政中路312號樓上。晚餐有紅酒、小龍蝦、廣州粽子等。楊老師還邀請了幾位廣州當地的朋友陪我一同邊吃邊喝邊聊。其中一位還是我的同行,人稱“老四”,是一位在交通銀行廣州某支行工作的武漢人。吃到一半,後來才知道這家餐館是人稱“老五”的楊老師的朋友開的。那麼“老大”是誰?原來就是我的楊老師!不好意思,沒能留意到餐館的名字,沒辦法利用我的文章在這兒給“老五”的餐館打廣告了!

一頓豐盛的晚餐後,我步行前往與上海南京路和哈爾濱中央大街齊名的北京路步行街欣賞夜景。我第一次聽說廣州的北京路步行街是通過一位已離職的我的前同事的微信朋友圈瞭解到的。

北京路步行街好不熱鬧,人流如織的夜市,熱鬧繁忙的商場,座無虛席的小吃店飯館,這是廣州人日常生活習俗的真實情景。上海虹口圖書館采虹書房讀書會的一位退休書友看了我拍攝的廣州照片後留言道:“大佛古寺都成了“肥媽懷舊牛骨湯”的餐館了,廣東人真有意思,連念佛懷舊都要喝牛骨湯,或者換句話說,佛寺與其讓它閑著無事,還不如用來辦餐館更實惠,可見吃喝在廣東人生活中的無可替代的重要性。而唯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門前冷冷清清沒有人影,那個青年文化宮的走廊裡倒還有幾個人走過。總之,廣東人很世俗,不務虛,講實惠。”

我是六月七日端午節下午抵達廣州城的,出地鐵後在步行前往旅館的途中,依稀可以尋見到與臺灣和廈門一樣的建築----騎樓。該建築的特點就是把門廊擴大串通成沿街廊道,行人在下面行走,可以避風雨防日曬。上面是騎樓,可以居住,廊道下是商鋪。這種帶有半商半居的建築曾經風靡全城。在當時是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街。在上海,僅有鄰近外灘的金陵東路一小段路的一側仍保留著騎樓的建築

廣州的景點很多,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越秀公園、白雲山、陳家祠、鎮海樓、中山紀念堂、還有廣州塔、珠江夜遊、黃埔軍校舊址等。每一處景點,就有一處故事,一段傳奇。正是這些故事,一個個串在一起大大地豐富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和內涵。  我的一位關姓朋友知道我來廣州旅遊,給我發了她之前在廣州拍攝的廣州塔夜景。每當夜幕降臨,廣州的塔身就會發出絢麗多彩的燈光,五顏六色。有紅的、橙的、黃的、綠的、青的、藍的、紫的,五光十色,真像一道美麗的彩虹。更有趣的是,塔尖會發出隱隱約約的白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廣州塔是一個巨大的電子網路,每當夜幕降臨,電子網路的核心部位就會發出“信號”,真神奇!

由於時間關係,除了北京路步行街外,這次廣州之行我只打卡了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越秀公園、三元里農民抗英古廟、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六個景點。我只好留下遺憾,留待下次廣州之行!廣州讓我樂而忘返!真是粵玩粵精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進,廣州從三世紀三十年代起遂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南方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廣州港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

據聯合國《二〇一六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蟬聯中國大陸三十五個主要城市第一。廣州地處華南,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南海,東連東莞市和惠州市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順德三區,北靠清遠市的市區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南接中山市,毗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其中一個起點,獲譽為中國的“南大門”。

如果你在廣東住久了,慢慢地會喜歡上了這裡的天氣和飲食。飲食是清淡的。不像一些老地方專以辣為主,有無辣不成菜的講法。現在,人們普遍講究健康地飲食和生活方式,選擇清淡的飲食和烹調方式已成為當今生活的主流。這或許與年紀增長有關,到了一定的年齡,一般人就會注重養生,重視健康。另外廣東人在用餐時有一種習慣,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吃飯前喜歡先喝一點湯再吃飯。其實,按照中醫的說法,飯前飲湯有潤喉清腸的益處。但是,我更相信喝湯有清熱去火,滋補養顏的功效。所以,廣東的女人是很會煲湯的,是出了名的好!難怪我的楊老師來廣州發展之後又有了一位年輕的廣州太太呢!(

讀者點評

王老師的文章很有吸引力。您在文中描述了廣州的一些變化,您用了自身的經歷作為一種牽引,讓文章結合生活,更富有生氣,。您結合了當今時代的時局作為背景,使“廣州”這個地名立體了起來。還從廣州人的口味來研究比較廣州人的生活。您從廣州一個個旅遊景點來解讀廣州的歷史,文化和傳承。多維度不同的視角來剖析廣州,讓讀者領略了一個有生命力的廣州。我雖然沒去過廣州,對廣州也並不瞭解。但是,看了王老師精彩的文章,也想一游廣州,也忍不住想說兩句。如述有錯處,請多包涵。 

--上海虹口圖書館采虹書房讀書會書友秋靜

隨這位作者一起去廣州玩玩,看看夜市,逛逛商場,嘗嘗粵菜,聽聽粵劇,不過粵劇一句也聽不懂。高樓大廈、繁華商場,這些都與在上海差別不大。但有一點與在上海明顯不同的是,滿耳聽到的都是嘈雜的廣東話粵語,而不像在上海,社會交流和主流輿論場合使用的語言,已都不是上海話,而主要都是普通話了。這就是廣州人文化與上海人文化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廣州人更注重、更刻意去保留住自己的傳統文化習俗,而上海人似乎更容易忘掉自己的老習慣而玩上新花樣,當然說得好聽些就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廣州人的三粵,很能反映廣州人的文化特色,講究吃喝,講究實惠,更看重和保留住自己的傳統文化習俗,而不會輕易的讓外來的東西侵入自己的領域。廣州曾是晚清政府與外部世界通商的唯一最大港口碼頭。但隨著晚清政府的被迫門戶開放,隨著上海也成為對外的通商口岸,廣州昔日的最大對外通商碼頭的地位就迅速的被上海所取代,上海因此而迅速崛起為遠東第一大國際化大都市,而廣州卻淪落了。而第一大對外通商碼頭定位於誰,不取決於晚清政府,而取決於西洋商人。西洋外商紛紛拋棄廣州而選擇來到上海,便成就了上海的無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外商為什麼會作出如此的選擇?這裡就有深刻的原因可尋求。大家若有興趣,可在隨著機器貓遊玩廣州的同時,不妨也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上海虹口圖書館采虹書房讀書會書友俞小平

編者按:如果您也想發表對本文的看法或感想,歡迎發電子郵件給我們。謝謝!

推荐阅读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注:本站為公益性網站,非本站原創內容本站概不負責,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或觀點。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s © 1999-2019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