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我參加了虹口區涼一居委黨總支組織的參觀張聞天故居、參觀故居中陳列的介紹張聞天革命一生展覽的活動。張聞天早年投身革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的光明磊落卻又充滿了曲折磨難的一生,讓我肅然起敬,讓我唏噓不已,更讓我陷入沉思。
張聞天故居位於東海之濱的南匯祝橋。從故居一正兩廂房庭院的建築看,張的祖上是戶殷實的農戶人家。1917年,青年張聞天心懷救國救民、一心追求真理的大志,離家求學。期間,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共產黨人沈澤民,在沈的幫助介紹下,張聞天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於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了一個職業革命家,不久還擔任了中共早期的主要領導工作。從此張聞天就盡心盡力的為革命工作,竭盡全力的尋求中國革命的真理,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又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努力工作。其中,在1934年紅軍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和在1959年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共舉行的廬山會議上,張聞天都為找到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在長征途中,張聞天從中央紅軍正反兩方面的戰爭經驗教訓中認識到毛澤東軍事主張的正確性,看清了博古、李德軍事指揮的嚴重錯誤,在中央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果斷提出:“看來我們是領導不了啦,還是要讓毛澤東出來!”正是有了張聞天的這句話,才有了接下來的遵義會議,才有了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的東山再起,並在實際上掌握了對中央紅軍的指揮權。
正如當年的老紅軍,1978年後曾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的耿飆說的,在當時的黨內環境下,沒有其他任何人敢這樣的說話,因為任何敢說與黨中央意見不同話的人都會遭到嚴酷的打擊。而正是因身居黨內第二號領導地位的張聞天說了這樣的話,才有了遵義會議。可以說,沒有張聞天,就沒有當年的遵義會議,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紅軍長征勝利,中國革命將會陷入更為曲折險峻的困境。而張聞天的坦然承認錯誤,坦然承認和接受他人的真理主張,也展示了張聞天大公無私、唯真理是從的光明磊落的寬廣胸懷。而正是這種光明磊落的寬廣胸懷,贏得了遵義會議所有與會者的信任,故在遵義會議上張聞天被推舉為黨中央的總書記,並一直擔任此職多年,與毛澤東良好合作,使中國革命從此走上了勝利的道路。
而在1959年的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共剛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並又勝利的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制度,正情緒高漲的開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但以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讓許多人包括黨內領導層有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因此不講客觀實際而只顧主觀願望的過激言行到處出現,“大躍進”,“人民公社”,群眾性的“大煉鋼鐵”,“畝產萬斤糧”,吃飯不付錢的“公共食堂”,“十五年趕上英國”等等,不切實際的做法、說法到處氾濫。似乎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只有想不到的,而沒有任何做不到的。這種嚴重脫離客觀實際、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其結果當然只能是適得其反,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和損失!面對嚴酷的實際結局,只得有所退縮調整,所以就有了1959年的廬山會議,讓中央領導層一起來總結經驗。但決策者並沒因此而真正冷靜下來,從客觀現實出發,冷靜的審視這幾年的經驗教訓,一切從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從而得出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現狀的正確判斷,找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而是還未調查研究就先入為主的為廬山會議的議題預先定下了結論:七分成績,三分錯誤。這樣人為定下的結論顯然與客觀實際不符,所以引起了黨內一些頭腦較冷靜的人不同看法。

首先是彭德懷站出來以給毛澤東個人寫信的方式,以大量的事實依據提醒毛澤東應實事求是的做事,不能操之過急的太左。毛澤東把信件內容公開,並要求廬山會議的參加者都發表看法。張聞天此時擔任政治局候補委員和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從事外交工作,對於內政問題盡可以不發表意見。但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責任,張聞天還是盡自己對國內實際情況的所知,對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種種過激做法提出了批評,並支持彭德懷的意見。但結果是令人遺憾和痛心的,這些冷靜、正確和好心的意見非但沒得到肯定接受,反而被錯誤的定性為反黨陰謀活動。張聞天被罷免了一切職務,並被幽禁起來。儘管如此,處在逆境中的張聞天還是盡一切可能的繼續探尋著推進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正確道路,寫下了《黨內鬥爭要正確進行》、《正確建立黨和國家的關係》等論文,為後人最終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道路和方針政策,貢獻了寶貴的思想參考意見。
張聞天以自己一生追求真理的無私無畏的精神和行為,為後人樹立實事求是的精神,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為破除“兩個凡是”的迷信,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張聞天生前雖沒得到公正的對待,甚至死後他愛人送的花圈挽聯上也只寫了“獻給老張同志”,連真實的名字都沒能寫上,但歷史是公正的,是非曲直最終會得到公正的評判,事實真相最終會得到客觀的還原。粉碎“四人幫”後,1979年黨中央為張聞天平反昭雪,張聞天必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聲聞於天。
歷史發展雖不可避免的總會出現類似曾經的曲折,但歷史畢竟是要向前發展的。暫時的曲折必然無改歷史前進的方向,但為此而付出的代價也許也難以避免。
俞小平
2019年5月14日
推荐阅读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中国计划生育和出生率问题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十五年后
张国荣为何还在收获粉丝
▲香港导演在英国:关锦鹏谈人生、女人和香港电影的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