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前后后出过几本书,除了在责编的要求之下写了一二篇自序外,从未请人代笔作伐过。请官员作序则近谀,请名家作序则近傍,所以只好自说自话。为人作序,更是未曾有过。一者名望不足,再者水平有限。因此轻易不敢应承。挚友晓红新辑一书,邀我撰文,盛情难却之下,决定勉为其难。
李晓红,中国金融作协理事,晓红之为人热情大方,为文则温婉娴静。散文常娓娓道来,要言不烦。诗歌则情深意切,夺人心神。非虚构文学却非其所长。今毅然暂搁其所长,而欲奋其所短,其勇气决心令人赞佩。一年来,她虽屡屡困顿不前,辗转不眠,终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本质量上乘的《顺流而上:深圳个人经济拼图》。
国之自信,源于文化;国之昌盛,来自经济。回望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间,深圳一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划时代的巨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座城市的文化不仅在于诗书,更在于实干,虽无深厚的传统底蕴,却有独特的崭新基因。创造、创新,是立根于深圳这方热土的自强之种,经由无数人心血与汗水的培植,日益繁茂,硕果惊人。若概括深圳文化的最大特点,恰恰是“经济”,所谓“经济”者,经世致用者也,岂能与文化割裂?文化是经济的底色,经济则是文化的彩色。经济这个词的分量之重,不从细微处着手入眼则无以测度。晓红的《顺流而上:深圳个人经济拼图》正是基于此愿而展开的寻访之旅,经由她的“引见”,读者得以了解这个“创世代”群体有着怎样的面貌与心境,进而拼接出属于那个激荡时代的长卷一角。这其中有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进步的科学家,也有潜心深耕艺术与文化领域的创作者;有以数十年经历写就商海传奇的古稀老人,也有被逐梦之心一路鼓舞前行的八零后企业家。毫无疑问,他们敏锐的洞见、不辍的奋斗、过人的胆略、昂扬的斗志,不仅成就了各自精彩的人生,也为这场宏大的变革增添了感性的注脚。个人见证历史是种经历,而个人经历又当如何被历史见证?一座城须经过数次转型得以开创新时代,一个人又何尝不是?世间万事难在从无到有,更难在从优秀到卓越,在践行与坚守之间,是难以数计的砥砺煎熬,有多少乘风入云,便有多少逆风飞翔。将一个人的历史置于时代背景之下自然微渺难寻,但无数个“一”汇聚在一起,便是诗篇,便是华章,便是时代的强音。如此,记录是必要的,也是可贵的。《顺流而上:深圳个人经济拼图》并不是一部在“求全”上着力的作品,但被记述者均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作者平实真切的叙述,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呼之欲出,很难不令人产生共鸣。他们为什么阅尽风光最终选择从这里扬帆起航?他们为什么几经浮沉依然对这里爱得深沉?掩卷后自会了然于心,因你身边必然不乏令你联想到书中人的实例,“闯”的精神与“创”的劲头是他们的共性。这无疑是最好的港湾,是特区、是窗口,是先行地,是试验田……这里最开放也最奇崛,这里最艰辛也最包容,这里对能者与优者的奖赏最丰厚。
这一切似乎都在晓红的笔端,心中汇聚、融合、流淌,她的创作指向,绝非单纯的人物、事件或者场境,而是一场伟大变革后的政治伟力,历史风云,和思想逻辑。在完成文本的同时,我相信她也完成了一次灵魂上的自我涅槃。而且在文体上,她的探索也是扎实有效的,完全突破了自我,克服了笔触陌生领域的忧惧。逐渐变得驾轻就熟。在文字上,她保留了一贯的细腻干净,像她的人一样素雅干练。而且让非虚构惯有的扁平文字变得形象饱满,富有韵味。
万事开头难,晓红已经在新的题材文体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而且一出手便如此惊艳。相信今后更将“潮平两岸阔”,期待她从此一发不可收。(完)
【作家简介】
李晓红,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深圳第八次文代会代表,出版《顺流而上:深圳个人经济拼图》《远方以远》,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金融文学》《大公报》《深圳特区报》等,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学习强国》深圳频道大湾区征文比赛二等奖等。
(本文作者系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推荐阅读
▲城市停摆后,失去工作的数百万中国人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中国计划生育和出生率问题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十五年后
张国荣为何还在收获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