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老钟的故事。
因为它太老了,跨越了一个多世纪,时间可以追溯到外公的父亲的时代了。
关于老钟,我的记忆里孩子时就看到了,那耳熟的深沉的声音,DuangDuang敲响着,我只是记得那个老钟是个稀罕物,西洋式,在过去这年代,极少有人收藏这样的老钟,更不会知道它的故事。
老钟见证了外公外婆时代的爱情,外公当时开了一家钟表行,除了卖钟表,维修才是真功夫的技术活,这个老钟其中也罢工了很久,在外公的巧手下又像植入了新的心脏恢复了活力。
因为外婆是四川广元人,不习惯长途奔波,晕船晕车的,外公放弃了去南洋的机会。所以便留在了上海,渐渐熟悉了这里所有的一切。
如今外公外婆早已作古,而那个古钟却依然留存着,老钟也罢了工,它太累了,也许是悲天悯人。
老宅还是最终拆迁,临行时把老钟带上,留个念想,看到它会想起外公外婆的故事。
老钟似乎与新房格局很不搭,所以一直没拿出来,直到我大婚的时候,无意间母亲整理时发现了老钟,它竟然复活了,或许是外公外婆一起为我们的爱情所祝福吧。
前不久参加了外甥女的婚礼,老钟突然DuangDuang又重新敲了起來,也許冥冥之中也为这份幸福而祝福,顿时感觉我们都变老了,而爱却依然在延续下去,老钟也一如既往地接着走,走过一段爱情又将迎接新一代的爱情。
时代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会带给我们许多奇妙新奇,但又发现自己无法去理解与解释,因为它不要我们解释,而我们只要跟上它的步伐。
当昔日的复古又在一百年后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或许老钟也会会心一笑,重新回到那个歌舞声平的记忆里。(完)
如果您钟意作者的文章《老钟》,请用微信(Wechat)APP扫描下方二维码打赏作者。

推荐链接
▲谎言与真相的博弈——邂逅长篇纪实文学《重返1976:我所经历的“总理遗言”案》
▲讲坛小记丨遇见惜珍——一位上海作家眼里的四川北路
▲海派女作家朱惜珍的家庭教育智慧
▲听作家朱惜珍讲衡山宾馆的前世今生
▲永不飘散的风情——谈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2016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朱惜珍:上海马路让我魂牵梦萦
▲新书分享会|朱惜珍:发现武康路上的尘封往事!
▲海派作家朱惜珍为小学生讲授"万航渡路的故事"
▲作家朱惜珍:上海老洋房装点我的梦境,沪上旧风景铸就我的文字
▲2018年1月20号上海虹口图书馆现场讲座: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图辑
▲2018年05月19号上海虹口图书馆现场讲座:揭秘雍正皇帝继位之谜图辑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采虹书房读书会沈轶伦女士专场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采虹书房读书会刘常津先生专场
注: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