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路中间站|站点超链接|留言评论|Patreon会员频道|爱发电会员频道|

探寻张氏帅府中的爱恨情仇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3-09-27

时隔十一年,我第二次踏上东北大地。算上这次,我只剩下吉林省未去过了。这次我的目的地是辽宁省会沈阳,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多都去过沈阳。对于沈阳这座城市而言,仿佛处处可以触摸到张学良将军的影子。

2023年是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我在东北大学校门口,发现“东北大学”四个大字旁的落款,便是张学良;走进校园内,有一幢建筑叫汉卿会堂(张学良,字汉卿),进入汉卿会堂,迎面进入视线的则是一尊青铜半身雕像,该铜像是以张学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形象为基础,由“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烈士的孙女王旗女士捐资10万元敬铸的。棕红色的大理石底座上镌刻着金色大字“张学良。

关于沈阳,我所知的大多都是从历史课本中学到的,那里有清初故宫,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是大帅张作霖和少帅张学良父子的地盘,两位“东北王”主政和生活的地方。

9月17日上午,在沈阳的初秋朝阳和碧空如洗的蓝天陪伴下,我走进了被当地人称之为“大帅府”或“少帅府”的张氏帅府,回望一幕幕传奇如何展开,探寻大帅府中的爱恨情仇。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这句景点的宣传语虽略有夸张,却也反映出这座府邸背后独特深厚的历史背景。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东北地区政治和权力的中心。现如今,站在近三米高的青色院墙外,依稀能感受到往日的庄严与气派。

帅府门前的广场上有一座张学良将军的塑像,高约七米,皮靴、马裤、军装,一袭戎装的他很是英武帅气,意气风发。难怪许多游客在进入府中之前选择此处与少帅留影。我手机扫码购了票,凭二维码入府。在入口检票处左边的墙上,我看见三块大理石牌子,从左至右分别上面刻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张学良旧居”,“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帅府由中院和东、西两院组成,占地约3万平方米。中院是传统风格三进四合院落。东院主要是大青楼和小青楼。西院为一组红楼群,南部有7间瓦房,当时是帅府卫队营的营部,北半部有两组四合院,还包括院外的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赵一荻故居等建筑。大帅府原为辽沈道尹荣厚的公馆,张作霖买下后,将荣厚公馆原有的旧房屋拆除,并修建一座三进四合院平房。后又在四合院东侧新建一所罗马式青砖三层大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青楼。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东北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府中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式,亦有罗马式和中西合璧式,兼容并蓄中隐约透露出时代与主人的变化。

走进帅府青砖结构的三进四合院的中院,迎门是一面挑檐起脊的影壁,影壁正中镶嵌一块雕有“鸿禧”的汉白玉,气势雄伟。一扇朱漆大门通往一进院落,一对抱鼓石狮分列正门两侧,威仪自生。此刻想起七年前我游览合肥李鸿章故居时,大门口两侧也各有一只石狮,据说可以镇宅辟邪,还有打仗得胜凯旋的之意,可能这正是大人物府邸的标配吧!

从正门进去是一进院,门洞两侧各三间。东边为警卫室、传达室,西侧为电话室、电工室。东厢房是帅府的内账房,西厢房是帅府承启处。东西耳房为厨房、厨房仓库、厨师休息室等。

帅府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啊!二进院是张作霖在帅府早期生活及办公的重要场所。张作霖出身草莽,只念过三个月私塾,大字不识几个,说起话来脏话连篇,但他却极推崇中国文化,尤其喜欢中国古籍,经常让人念给他听,耳濡墨染,获益匪浅。房间内摆设着文房四宝的办公桌前,塑有张作霖坐姿像,头戴小黑帽,身着青缎布衫,一幅秀才模样。张作霖还经常苦练书法。

从二进院进入三进院,可能今天是周日的缘故,院中游客很多,人群中有举着小旗子的导游,大多应该都是团队游客,他们中以老年人居多。此时,一个脖颈挂着蓝绳吊牌的小学女生志愿者正在用随身扩音设备为游客讲解大帅府的内容。我驻足一旁聆听,身边一些游客纷纷拿起手机为这位小学女生志愿者讲解员拍照。当她讲解完毕后,我上前问她上几年级了?她回答说:“五年级”。我又接着问:“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啊?她说:“雏鹰实验小学”。一个小学生对帅府的点点滴滴了如指掌,可真不简单啊!

在跨进大帅府的时候,我注意到大帅府的镶铜门槛很高。按照中国当年的惯例,“门槛高”意味着主人的身份高。然而,我在大帅府却见到一幅画,画面显示张学良当初出生在马车上!此非杜撰,张学良生前就曾说过:“我生在大马车上。”张家的“门槛”,原本不高。张作霖虽然后来贵为陆海军大元帅,但是他兽医出身,绿林起家,做过马贼,因骁勇善战,才一步步提升。1901年6月3日,张作霖的妻子赵春桂乘坐马车,从海城前往台安,没想到突然遭到仇人的伏击和追杀,敌众我寡之下张作霖只能护着马车一边飞奔一边开枪还击,因车速太快,道路又崎岖不平,颠簸得张夫人腹痛难耐导至早产,就在这样一辆飞驰的马车上生下了张学良。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生而不凡”吧!果不其然,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帅府中最值得深度游览的建筑要数大青楼和小青楼了。如果说,大青楼更多地关乎国,那么,小青楼便更多地关乎家。张氏家族在家国情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青楼在整个帅府中是最显眼、最特别的,是当时奉天城最高最美的建筑。登高望远,奉天城尽收眼底,真有雄霸一方、指点江山的气概。大青楼建于1918年至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用青砖砌筑,故名大青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豪华而不失典雅。三角墙、西式列柱、长方与半圆交替的阳台、椭圆窗、拱形门构成了凹凸有致的立面,洋溢着浓郁的西式风情。立面浮雕却融入中国元素和独特的张氏元素,象征富贵吉祥的传统装饰图案松鹤、仙鹿、狮子、夔龙、莲花、卷草,还有张作霖将军服上所佩的绶带、勋章等,处处彰显着权力。

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功能于一体,是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场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处。1929年1月10日下午,张作霖生前的左右手杨宇霆和常荫槐与张学良许多政见相左。有一次,杨常二人一起来到大青楼老虎厅,拿出公文逼张学良签字。张学良在夫人于凤至建议下,使用掷硬币方式决定是否处死杨常二人。当晚,杨常二人被张学良事先安排好的警务处处长高纪毅和副官谭海等人处决于老虎厅。自“杨常事件”后,张学良树立了自己在东北军中的绝对权威。

走出大青楼,来到小青楼。小青楼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由于其地处帅府花园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青砖青瓦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小巧精美,造型独特,整座楼体呈凹字形。一楼东、西两个房间分别为寿夫人卧室和会客厅,二楼为张作霖几个较大的女儿居住。

张作霖一生共娶了六位夫人。其中,五夫人寿懿才貌双全,精明能干,最受张作霖宠爱,是帅府的内务总管。在历史关键时刻,张寿懿显示了她的机智和镇静:对于大帅府而言,晴天霹雳发生在1928年6月3日,那晚6时,张作霖离开北京,乘坐专列返回沈阳,张作霖的专车第22节,是清朝慈禧太后用过的“花车”,装饰非常华丽,他乘坐的80号包车在中间,包车厢后是餐车,前边是两节蓝钢车。专车前面还有一列压道车作前卫。次日凌晨5时30分,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突然发生爆炸。后来得知,那是日本关东军阴谋所为。该事件就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学到的“皇姑屯事件”。

据大帅府当时的管家温守善回忆:“张作霖被炸出约三丈远,咽喉处有一个很深的窟窿,满身是血。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驱车赶来接张作霖。张作霖的六姨太 马岳清和三儿子张学曾等人忙把张作霖抬上他的汽车。到大帅府后,张作霖即被抬进小青楼会客厅。”

回到大帅府时,张作霖已经不省人事。上午9时40分左右,终因伤势过重,撒手人寰。死前张作霖对 二夫人卢寿萱说:“告诉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

大帅府的天,仿佛要塌下来。五夫人就在这个时候,成了大帅府中的顶梁柱。她当即与时任奉天省(1929年,改为辽宁省)省长刘尚清、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商议,决定秘不发丧,以争取 时间使张学良赶回沈阳。

于是,护士照样在小青楼进进出出,厨师依然在厨房忙忙碌碌,仿佛都在为张大帅将息身体服务。大帅府里一切如常,未发出一声啼哭,没有一个人眼睛红肿。

起初,日军对张作霖表示“关切”,派军医前来“救治”张大帅,被五夫人拒绝。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的太太,迈过大帅府高高的镶铜门槛,说是来看望张大帅的夫人们,谁都明白她安的是什么心。

五夫人张寿懿浓妆艳抹,在小青楼隆重接待总领事太太,并设宴招待。五夫人称,张大帅受了伤,但是并无生命危险,只是惊恐过度,正在静养,无法亲自出面会晤总领事太太,托她代为致谢。席间,从小青楼西屋里还传来张作霖的咳嗽声和骂声,丫鬟、护士时进时出。

日本总领事太太对于张作霖未死深信不疑——虽说张作霖的尸体正停放在咫尺之内的西屋。

张作霖命归黄泉之时,五夫人只知张学良正在天津。五夫人不敢动用电报、电话向张学良报丧,而是派出身边可靠副官秘密赶赴天津。副官到达天津之后,却又一时找不到张学良。五夫人在此期间心急似焚。直到张作霖死后第十三天,张学良终于赶回大帅府。

在张学良回来后的第五天,正式对外宣布,张作霖薨逝。日本总领事获知,大吃一惊!

在隆重举行张作霖祭奠仪式之后不久,1928年7月3日,27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五夫人在关键时刻起了 重要作用,赢得大帅府上上下下的赞扬和尊重。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当时,在东北有不少日本间谍,但事先对此事却毫无察觉。

五夫人的贡献,让我想起家喻户晓的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智慧的女人”。张作霖的五夫人如此,张学良的赵四小姐何尝不是呢?

在帅府院外,有一座几何形二层建筑,就是赵四小姐楼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爱情世所皆知,但这份感情却也颇多磨难。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虽然默认了张赵关系,但这对任何一个妻子而言,都是难言的心痛。于是,赵四小姐楼建在了院外。楼的外表并不起眼,内部装修却颇豪华,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还有一个舞厅。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因舞相识相爱,这个舞厅对她也是一种慰藉。她常常凭窗眺望,因为隔着窗户,可以看到大青楼的灯光,那里有张学良办公的身影。

张学良曾经自称:“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电视剧《少帅》这样表现张学良的成人礼:在表嫂对他完成性启蒙的那个清晨,张学良从梦中惊醒,想起来那天是姐姐首芳的大婚。

张学良的正式婚姻有三次:元配夫人于凤至,1915年,与张学良结婚,当时张学良15岁,于凤至也年仅18岁;张学良的第二位夫人谷瑞玉,人称“随军夫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一大户人家。1924年10月,在天津与张学良结婚,于1931年1月,与其解除婚姻关系。张学良的第三次婚姻,是与赵一荻(生母吕葆贞)结合。她生于香港,得名香笙。据说,出生时东方天际出现一片绮丽多彩的霞光,所以又名绮霞。不过,她最为人知的称呼是“赵四小姐”。她的父亲赵庆华,曾任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及北洋政府交通部航政司司长。他有6男4女,女儿中赵一荻最小,排行第四,故称赵四。

赵一荻小时候生活在天津。张学良则在天津旧法租界32号路54号拥有一幢三层洋楼,常在天津小住。

1927年5月的一个夜晚,15岁的赵一荻还只是天津一所中学的学生,随大姐绛雪到蔡家花园看热闹。那里是江西督军蔡成勋斥巨资在天津四马路与五马路之间新建的豪宅,在1926年刚刚竣工,又称蔡公馆。由于蔡成勋爱好交际,蔡家花园也就成了天津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常举行舞会。就是在那里,赵一荻结识了张学良,一起跳舞。此后,赵家赴北戴河避暑,正巧张学良也在那里,约赵一荻跳舞。回到天津之后,张学良与赵一荻陷入热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张学良不得不从天津赶回奉天。张学良念念不忘赵一荻,写信约她去 奉天。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得知女儿跟有妇之夫来往,坚决反对,把赵一荻软禁在家,派女佣监视。赵一荻在哥哥赵燕生的帮助下,离家出走,乘火车单身赴 奉天。到达奉天之后,赵一荻起初被张学良安排在北陵别墅,秘密同居。赵庆华在赵一荻私奔沈阳之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

于凤至获知后,力主把赵一荻接至大帅府,以“张学良秘书”相称。于凤至见了赵一荻,十分喜欢,亲自监工设计,在大帅府外建造了这幢红砖小楼,供没有夫人名义的“侍从小姐”赵一荻居住。赵一荻非常感激于凤至的宽厚仁德,对她更是恭顺敬重。她和于凤至和睦相处,情同姐妹。1929年,赵一荻为张学良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张闾琳。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病逝于美国夏威夷。一年以后的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家国天下,爱恨情仇,在何去何从间,演绎出张氏帅府的一幕幕传奇,漫步于大帅府中,沉浸式体验历史往事,让人久久回味。(完)

作者写于二〇二三年九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完成于二十七日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2020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复审入围全部名单公布
2020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漫走武汉图辑
小城故事--万缕千丝的历史裂痕与友谊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金山传奇篇
 

精彩图辑推荐
上海南翔书苑绍兴体制与南宋转向图辑(2023-04-16)
上海嘉定南翔法式普罗旺斯太阳小镇图辑(2023-04-02)
上海图书馆东馆图辑(2023-03-25)
2023界浜村诗歌节启动仪式暨杨绣丽诗歌创作漫谈图辑(2023-02-28)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Copyrights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