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十八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今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回忆起二〇一二年八月的黑龙江之行,当时写下了《千里之外,远东之行》。文中亦轻描淡写地提及了位于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借国际博物馆日的机会,专门详细地说说这座特殊的园林所带来的小城故事。
--题记

方正--这个原本不起眼、不知名的东北偏远小城,因一座“中日友好园林”而风波频起。
六年前(二〇一二年)盛夏的一天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这块饱经历史沧桑的黑土地,在城东炮台山下一条狭窄道路的尽头,一片白桦和松树林旁,“中日友好园林”的铁门闭锁着。
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这个地区是日本建立的伪满洲国的一部分。
其实,方正的“中日友好园林”里面并不是园林,而是约五千名日本人的墓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帝国战败崩溃,获胜的苏联红队涌入当时的满洲国,这些人就是那时候死去的。
这座“中日友好园林”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日友谊关系的园林,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悲剧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于一九六三年批准修建的,其前身是“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象征着战后方正与日本不同寻常的紧密关系。

二〇一一年中日关系交恶,被愤怒的反日民族主义者泼洒红色油漆后,这座园林被关闭至今。我来到园林大门口亦吃了闭门羹。我的两位方正朋友知道我对历史饶有兴致,在园林外墙的某个角落找到了一处空隙,陪同我一起翻了进去一饱眼福。
园中一个“藤原长作纪念碑”引起了我的驻足,据方正朋友介绍,他是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藤原长作先生到方正县传授水稻旱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使方正县的水稻单产翻了一番。为纪念藤原先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经外交部批准,县政府于二○○四年九月,在“中日友好园林”中建成藤原长作纪念碑。纪念碑碑身为暗红色大理石,基座外镶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刻“藤原长作纪念碑”,背面书有其业绩碑文。
就在撰写本文的十天前(五月八日),李克强总理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此次是中国领导人时隔八年再次正式访问日本,亦称“破冰之旅”。而方正这座鲜为人知的“中日友好园林”依然关闭着,中日关系的起伏使得这座园林更加千丝万缕。不过现在,这里的人在怀着谨慎的希望观察事态发展。

红色区域为方正县所在位置,上图来源:维基百科
注:维基百科将台湾等领土用不同于中国大陆颜色标识,敬请读者鉴判。
这个县城曾以自己与日本的这种联系为傲,它竖起了日语的商店招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但是,当日本和中国的敌对情绪加剧时,方正人发现自己被打上了叛徒的标签。从《纽约时报》记者
KAROLINE
KAN的文章中了解到,现在,这座园林由一对老年夫妇看守,他们住在大门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里,阻止偶然出现访客入内。要入园参观需得到县政府的批准。
回想当年,我真是一名幸运儿,可以“进”园参观。在此,还是要多谢我的两位方正朋友的协助遂得以如愿。
这个县城和公墓一样,被困在复杂而痛苦的历史之中。直到现在,这两个亚洲经济巨人的关系依然因为这段历史而有着深深的裂痕。
方正与日本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的这个地区——现在被称为黑龙江省——受日本建立的满洲傀儡政府管辖。为了控制这个事实上的殖民地,日本派来了约三十八万移民,其中大多是贫穷的农民。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时,约有一万名殖民者被不断前进的苏联军队围困在方正。成千上万人无路可逃,死于寒冷、疾病和饥饿,以及集体自杀。
还有成千上万日本人留了下来,其中很多是被绝望的父母送给中国家庭的孩子,或者被遗弃的孤儿。
他们的故事被遗忘了,直到一九六三年,周恩来总理下令,将日本人的遗骨从周围的小山和树林中挖出来火化和埋葬。骨灰被葬在这个后来被称为“中日友好园林”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日本人开始从中国东北地区接回战争遗孤,帮助在中国的亲戚和朋友去日本工作、求学和结婚。
从我的方正朋友了解到,方正县很多居民家庭都有着海外关系,尤其是日本。方正县政府网站刊载的数据是,该县三点八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生活在海外,绝大部分在日本。
据《纽约时报》记者 KAROLINE
KAN的报道,一九九五年,一名被接回日本的遗孤在公墓里为收养日本儿童的中国父母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这些遗孤中一些人沿用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还有一些人一回去就起了日语名字。现在常来友好园林的有很多属于这个群体。
在方正朋友的陪同下,我逛了这座既知名又不知名的东北小城,逛了早市的菜市场,逛了晚间时有时无街灯昏暗的马路,唯一引起我注意的是小城里随处可见的广告牌,最多的要数“日语培训学校”和“咨询中心”了。这种中日纽带显而易见。这类“咨询中心”声称可以提供申请赴日签证或在日本找工作或寻找婚姻伴侣等各种服务。
二〇〇六年,为了从日本吸引更多投资而宣称自己是“龙江第一侨乡”。作为形象重塑工程的一部分,方正县所有店铺的牌匾都被要求做成中日双语。
二〇一一年,方正县的“中国式碑剧”在全国引发热议。事件起因是方正县花七十多万元在公墓里建了一道纪念碑墙,上面刻着据信被葬在那里的日本移民的名字。此事激起了网民的愤怒。同年晚些时候,五名年轻男子翻墙进入公墓,将红色的油漆泼在了碑墙上。县政府连夜拆除了碑墙,并将残垣断壁埋在了墓地里。
此举并没有止住批评的声音。方正被嘲讽为“汉奸县”。在一个地下购物中心的入口处,一个牌子上赫然写着“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是在指涉昔日帝国列强对中国民众的羞辱。
自那以后,街头几乎所有日语牌匾都消失不见了,方正县还去掉了路牌上的公墓名称。
“如果没有和日本的关系,方正什么都不是,”教日语的华锐语言学校王东军老师说。“也正是因和日本的关系,方正县的物价消费水平与周边几个县城相比亦较高。”我的方正朋友说。
“对我们这样既爱中国又爱日本的人来说,看着这种纷争就是一种受罪,”曾是战争遗孤、现在是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的池田澄江(Sumie
Ikeda)说。“方正本该成为让人们铭记历史不犯同样错误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人产生仇恨的地方。”
如果有再一次机会,我还想到方正这座东北小城去走一走,去“中日友好园林”看一看。(完)
网友评论:
从九一八到甲午海战,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背景之下,每一个有血性有正义感的中华儿女都要高度警醒,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中日两国的人民可以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但是日本军国主义我们决不能容忍,一个没有正义感的民族怎么可能坚强地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巅峰呢?把战犯的遗体埋葬在公园里是一个民族永远的伤痛……(新疆网友:王代双)
政治正确是最大的问题,周恩来也是先承认自己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然后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中国人的口水首先是用来淹中国人中的少数的,然后才是抗击外敌入侵!(黑龙江网友:黄书欣)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都应平静的保存历史遗迹,留给后人。陵园的存在,正确与错误,留给历史。今天政府和人民都不能定论。(网友:海鸥)
相关链接
小城故事--万缕千丝的历史裂痕与友谊(PDF打印版)
黑龙江省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图辑
在中国东北,5千日本人的墓园牵动历史的新仇旧恨
黑龙江省方正县第一中学黄书欣老师文章精选
短命的名录墙 迷失的方正县(南方周末)
“中国式碑剧”,何妨留下来(南方周末)
方正县简介(百度百科)
方正县简介(维基百科)
方正县人民政府官网
千年等一回之武汉初印象
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