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窗口
 
千禧年伦敦游之十六记
2016年01月02日
作者:黑龙江方正县 黄书欣
 

献给曾遭受过白眼或得到过关爱的人们。
                        ——题记

也是千年一回
——一个小人物的一次陌生经历
时间和沉默可以……
(代序)

往事的沙沉淀着,落入无底的海。朝雾初升或潮涨潮落的时候,旧的尘沙泛起来了,随着汹涌或平静的潮水,又被裹胁到远方——那里有海的女儿,还有美丽的自由女神。

——古代民主的发祥地在西方,现代民主的去向依然在西方,我认为,在生活自由都很局限的国度,挣扎在社会地层的小人物,除随遇而安外,还能做些什么哪?

“这或许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出国机会了。”那次在伦敦,在那间据说莎士比亚经常出入的小酒馆,我对唐天宠先生说。

“其实,也未必——”他说。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慈祥、和蔼,充满着对后辈人的关爱。“大陆现在发展也很快,——”见我很沮丧,他又这样劝慰。

BBC千禧年的世纪征文,评委一共有三个,一个是研究老舍的学者,一个是海外著名华人女作家虹影,另一个就是他了。“或许我的年纪大了,比较喜欢清淡的……”当时在评价我那篇《想到外面走走》的文章时,唐先生说,“文中有对过去生活的缅怀,有对自己目前无力出国的困惑,但无怨言,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将来,寄托给自己的孩子……”

生命中曾有这样一段时间,往事触动记忆时,特别是落雨的傍晚或月光轻洒的静夜,一想起那一生可能是我唯一的时光,我的心就禁不住怅惘如丝。

旧日的湖静默在那里,四周的岸有绿树掩映,所以它还并没有酿成发臭的死水,当河床被冲刷或激流倾情入海时,记忆的沙亮着金色泛出水面,我知道,如果不把它们及时抓在手里,他们将很快会沉入海底,——而事实上,沙又很难被握在手里,——而我一味这样思想,最终的后果,很大的可能是会陷入夸父追日的徒劳,毫无办法,目前我也只能这样。因此,我决定将出国前后的人与事,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将来的人,如果能从我冷静而动情的文字中,窥伺到我们身边两个不同的形态——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善于恶、 美与丑、 光明与黑暗的交织,那我就感到莫大的安慰了。

是以记。

2001年12月15日至20日 撰写
2004年05月06日 修改


相关链接
下载《千禧年伦敦游之十六记》(word格式)
BBC中国网
黄书欣老师来信精选
黄书欣作品:腐败而黑暗的中国教育界
黄书欣作品:一件旧事引起的遐想
黄书欣作品:疲惫的毛驴车
黄书欣作品:《一件旧事引起的遐想》音频1
黄书欣作品:《一件旧事引起的遐想》音频2
非本网站原创内容冬网概不负责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发表意见/查看评论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版权所有 冬网 1999-2021
Copyright © 2021 Wint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