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儿子儿媳妇都回老家过年了。由于“疫情”扩散波击到家里,他们也只好乖乖宅在家,要么玩手机,要么哄哄孩子,等待厂里招唤开工。宅家的一日三餐全是我爱人一个人做,也舍不得要她们插手。
突然,有一天早上六点钟,我爱人正准备起来,发现儿媳妇在楼下楼梯口扒东西。她为不想惊醒带睡的孙子孙女,上前便压低嗓音不解地问儿媳妇:“大雪,你起那么早干嘛?是饿了找零食吃吗?再挨一下,我这就起来去做早饭。”
“不是的,老妈!我是在找去年买回的电烤锅。”儿媳妇转过头,用右手食指往嘴边一竖,调皮地吹了一声口哨,神密地答道:“老妈,我是准备烤好吃的!”
我爱人一脸惊讶,望着儿媳妇清瘦的身材心疼地嗔怪道:“烤什么好吃?这么神神秘秘的。难道我大锅烧出来的不好吃?还是昨晚上你没吃饱?非常时期,是要多吃点,才能增强免疫力噢!”
说话间,电烤锅箱子被儿媳妇从楼道底下扒了出来。拿在手上,胜利地冲我爱人嘻嘻一笑:“老妈,不是你烧的不好,是儿媳妇想今早给你露一手,油炸南瓜饼和芝麻圆子美食!”
爱人一听儿媳妇的话,一下子又被儿媳妇的话逗乐了:“那敢情好呀!这电烤锅从你们买回来,我用不好,就让它一直闲着。要么,今天就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老妈跟后面学,学学这高科技的烤法,往后讨好孙子孙女。”
“老妈,我也是在网上学了好几天,今早就理论联系实际,现学现卖做给你尝尝。不过,要好吃的话,记住给个评价噢!”嘴甜的儿媳妇说完,噔噔噔,拿着电烤锅就往厨房跑。
还别说,不得不承认年轻人脑子是灵,学得快,动作也快。儿媳妇到厨房首先把电烤锅插上电,预热。接着,麻利地把以前自己从超市买的的各种食材,从冰箱里拿出来。该洗的,洗好;该和的,和好;该调拌的,搅拌好。一切就绪,自己开始边用手捏揉南瓜饼和芝麻圆。
我爱人看着儿媳妇搞的有模有样,也欣喜地打着下手,往烧热的烤锅里倒油。不一会油热了,儿媳妇用刷子把平底烤锅的热油刷匀。然后,才把捏好的南瓜饼,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往里放。一锅放满了,我爱人急忙盖上盖,娘俩又唠开了。
“老妈,你看到烤锅上的不同按钮开关吗?还有各类图案标识吗?是不是都很清楚。只要我们按上面要烤的食材要求说明,再按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就行了。另外,手机里网教美食课也很多,易学易懂。只要花点时间去学,再去大胆实践和尝试,这烤锅就能成全你做出美食的愿望!”儿媳妇的侃侃其谈,听得爱人懵懵的,心里也痒痒的。
“唉,老妈我天天带孩子,没时间安心学呀。打去年你们把电烤锅买回来,我就放着没动,不是你今天扒出来,我还不知道它的功能这么牛呢!”这时我爱人上劲了,跟在后面开始附和着,夸奖起来。
十几分钟后,第一锅的南瓜饼出炉了。黄焖焖,油煌煌的,上面还沾着零星的白芝麻粒,冒着又甜又香的热气,惹得爱人忍不住伸手拿一块尝起来。她边吃得满嘴溢香,还边不住嘴地评价:“儿媳妇,真好吃!烤出来的就是又甜又香,又酥又不油腻,比我在大锅里炸的好吃。”
“老妈,怎么样?高科技的东西不用,吃亏了吧。跟你讲,下锅烤出来的芝麻圆子,会更香更嫩!”儿媳妇坚信高科的技能,更是胸有成竹起来,得意地吊着我爱人的胃口。
“真的吗?”
“不信?咱马上兑现。”
不一会,娘俩的笑声,随着烤香味一起从厨房里飘出来,仿佛一下子忘记了疫情的存在……
年后,疫情越来越严重,外出的车停运了,路也封了,宅家的日子又要加长了。可是,年前囤积吃喝用的东西,快用的差不了,需要出门到集镇超市里购买添补。这时儿子儿媳妇才想到:出门必须戴口罩,不然超市和菜场都不准进的问题。小镇地方小,口罩紧缺,也不容易买不到,她们自已带回来的一包,也用完了。怎么办?儿子看出出进进没口罩戴,有些担心,急得只挠头。
关键时刻,生姜还是老的辣。这时,我爱人突然站出来,大步走到儿子媳妇前年给她买的新电动缝纫机前,把罩机身的盖布一掀,响亮地说道“孩子别怕,买不着口罩,没口罩戴,老妈自己给你们做!”
儿媳妇也陡然回过神来,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接过话茬附和道:“对呀!老妈曾经学过裁剪开过店,咱们给老妈买的新电动缝纫机用上排场了。N95医用口罩买不到,咱们自已做几个普通口罩,这对老妈来讲,不是小儿科吗!”
儿子也兴奋起来,站到儿子媳妇面前,感性地称赞起她们来:“我就说嘛!你儿子媳妇有远见吧!为咱老妈投资买了台新电动缝纫机,有作用了。不错!我们本想着让老妈发挥自身特长,在家里能补补缝缝孩子的衣服,不料今天还能做生命口罩,作用之大,意义之大呀!”
说的也是。在疫情袭来的大前年,孙子和孙女一起上了幼儿园。我爱人除了每天早上8点送下午16:00接的时间,剩下的多余时间都是自已的。她就忙里偷闲,去镇园区的服装厂找了份零散活干。想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给孙子们挣点零花钱。有时,白天在服装厂流水线上的活干不完,就主动带回来用家里旧缝纫机做。手动的旧机器不跟腿,从晚上七点加到十点,才能免强做完带回来的散活。
时间不长,一次儿子儿媳妇晚上和孙女视频聊天,发现我爱人坐在机器前加班做衣服,才得知她背着她们打零工的事。
儿子媳妇心疼地质问“老妈,你又开始干老本行了。孙子孙女还不够你操心劳力吗?!”
“是呀!我又上班挣钱了!你们放心,我能忙过来。就是这旧机器不灵光,在家里干不很跟腿,不过抽空加点班干,还是能挣点油盐钱的。”我爱人看瞒不住了,就索性自信又自强说出自已的心里话。
“老妈你重操旧业,艺不压身想发挥余热,我们不反对,但你自已要注意身体和安全。话既然说到这份上,儿子和媳妇不光要精神上支持,而且还要从行动上支持,明天我就从网上给老妈订购一台新型带挡的电动缝纫机,直接邮寄回去!”儿媳妇进我家门这么多年来,也熟知我爱人的傲强性格,所以就果断地夸下海口。
“真的?”
“那还有假”……
就这样,便有了我爱人说自已做口罩的开头一幕。
自从这新机器买回来后,果真让爱人做不完服装厂流水线上的工序活,带回来做的速度上能同步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段疫情期间,服装厂里活停工,好多亲戚朋友家里都没有买到医用口罩,我爱人在家里正好发挥她的裁剪“功夫”,利用宅家的空当,给他们每家做了十只三层布的自制口罩送去。同时,也不忘为左邻右舍一人做了两只口罩,留替换备用。
小小一台电动缝纫机,不仅成全了我爱人发挥专长,奉献爱心的善举,也颇得亲朋好友的一致叫好称赞。真是:疫情无情人有情,春暖家暖心更暖。
儿子媳妇他们出去采购,刚从超市里把吃用的东西买回来,倒春寒的天,竟然漂起了雪花。一夜之间,白雪似疫情一样肆虐,吞噬并铺盖了大地。同时,也把家后院的一园菜地给覆盖淹没了。
第二天早上,爱人照常上后园想拔几棵青菜,给一家人煮素面驱寒暖身时,才发现。她看着静静憨睡在白雪中,隐约露着一点头的各类蔬菜,禁不住自言自语起来:“我的老天爷呀!幸亏我去年开春花钱拉了几车土,把后园垫起来种了菜,要不然,赶上这倒霉的疫情雪天,要买着吃蔬菜,那就值钱了!”
“老妈真英明,能掐会算,为我们回来过年打好蔬菜储备战。令没能一起和老妈参加劳动的儿子,佩服呀!”不知什么时候,儿子起来下楼上卫生间,听到我爱人在自语,便走过去,站在她身后竖着大拇指,夸了几句。
爱人一惊,回头一顿喜笑怒骂:“你小子就会贫嘴,拍马屁,哄老妈开心!不过也是实话,我这样做为了谁呀?不还是为了你们回来有蔬菜吃!”
“是的,是的!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老妈勤劳持家,想得周全。所以老爸才放心主外,老妈成了贤内助,那我们回来只有开心啃老族的份了。”这时,儿媳妇也起来洗衣服,嘻嘻哈哈地加入进来打着趣。一时间,清晨的小院里热闹起来,没了寒意,充满的全是融洽气氛。简直快把院内的积雪融化了。
不容质疑,我爱人就是个个性强,又勤快持家的人。也正因这个秉性,促使她在做什么活计面前,总不肯落后;干什么事之前,总喜欢先考虑再行动,周全处之。就拿后院菜园垫土种菜的事来说吧,去年开春正值倒春寒,人人喜迎春。她却思忖着后院后面的几亩空地,闲着可惜,打算垫一层土上去,再开垦过来种点蔬菜,贴补家用。
想到做到。当时也正好又听儿子媳妇说今年要回来过年,更坚定了她的信心。于是,花钱雇人拉了几车泥巴土,倒在大门口(车子进不了后院房门)。最后,自己硬是用肩挑手提的方法,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把拉回的几车土移到后园里。这还不算完,接着又象耕田一样,我爱人用锹把后园的新土旧泥全翻腾了一遍,又刮平,让它们沉睡复活一个月。然后,又重复翻腾一遍凉着,好让风吹日晒,使土壤蓬松酥软。最后一关,再撒上几担家养的鸡屎类在上面,再翻腾一遍刮平就行了。这下菜园的土壤,会彻底变得更酥松,更有机了,接下来想种什么菜都可以。
时间就效率。我爱人把菜园土地开垦成一个个桑块形,再一块块地排上葱籽蒜种,一排排地栽上各种蔬菜的幼苗。每天早晚浇上两遍水,防止秧苗因渴而干死。有时白天忙其他活,忘记及时浇水了,等到晚上一切忙完了,一个人再摸黑打着手电筒,提着一桶水一桶水地慢慢浇。总之,一遍也不拉下,跟侍弄小孩一样上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去冬来,各类蔬菜成活了,管吃了,也正好赶上儿子媳妇他们回来过年,尝到了新鲜。可是,好事成双,祸不单行。过罢年“疫情”又来袭,加上下雪封门,行动诸多不便。再看眼前这一园菜地,真的是有备无患,切实排上了用场,变相值钱了。
现在,虽然它们被寒雪覆盖着,疫情侵扰着,但它们任然顽强地崭露着嫩绿的棱角,仿佛在编织着满园春梦,撵退疫情,挤走寒冷,迎接着春暖花开。当然,这些景象成了爱人和家人美谈的“资本”,也成了居家隔离的精神向往。
一连两天的艳阳高照,院子的积雪也化了,地面也干爽起来。宅家的阴霾心情,也开始晴朗起来了。但一家人被踩湿了的棉拖鞋,并排躺在阳台上晒太阳,却没有一丁点往日的鲜活气。儿媳妇一看,好像被触动了一下,噔噔噔地跑上楼,不一会,又咚咚咚地下了楼,有点反常。
“老妈,这年也过了,也春暖花开了,估计没几天也该解封了吧?我想趁这几天天气好,给每人勾织一双彩线拖鞋,留节气交接替换吧!”原来,儿媳妇从楼上拿下来一大团鲜亮又粗的彩色毛线,冲着房间里正给孩子整理衣服的爱人喊,征求她的意见,准备勾织彩拖。
“好主意!孩子们和我们的棉拖前几天也穿湿了,不跟脚不防滑,还不防寒保暖了,正需更换呢。儿媳妇呀,听说现在都兴穿勾织的彩拖了,它即漂亮又暖和跟脚,还上档次。那就发挥你家传编织手艺,为我们勾一双呗。”我爱人陈述着,也描述着彩拖的不俗。同时,还一边开心地赞赏着,鼓励着儿媳妇,一边主动放手中的活,搬了一把小椅子递过去。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媳妇身上也确实有我爱人的影子,说干就干,也不含糊。接过递过来的小椅子,往后院大门口一坐,就奉命勾织起来。顿时,一拃长的银色勾针,捏在儿媳妇手中象一把听话的手术力,一进一退,一起一伏,彩线也随之前后翻飞,如春蚕吐丝般攀织在鞋底上。不一会,鞋底上又象鸟“垒巢”一样节节高,编织出个有脚背高的花花绿绿的鞋窝来。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在心里不觉会对儿媳妇的娴熟手法,暗暗点赞的。
说到儿媳妇这门手艺,也是后来娶进门了,才知道是亲家母传授的。亲家母出生于编织世家,也是个尊从“三从四德”的农家妇女,学会祖传的竹、藤、麻绳、毛线等各种编织技艺。现在社会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快失传的手艺也在她的手上与时俱进,才手把手把技艺传给了我儿媳妇(她是长女)的。今天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儿媳妇的想法和爱举,很快得到了我爱人的支持拥护。这不光是对一门手艺的传承和敬重,更重要是儿媳妇对特殊日子宅家,备留一份精美的记忆。
手艺活就是手工活,三下五除二,儿媳妇一个上午便勾织出了一双精美的彩拖。凭儿媳妇的聪明才智,第一双勾织出来的,不用猜就知道是给我爱人的。果不其然,只见她勾完彩拖最后一针,还没来得打好结,就向桌边做作业的孙女发话了。
“大宝,休息会吧,过来看妈妈给奶奶勾的一双彩拖好看吗?然后,再拿去让奶奶试试!”孙女一听,站起来抱着彩拖翻看,紧接着就高叫起来:“哇,妈妈勾得好漂亮呀!奶奶……奶奶,快看呀,妈妈给你勾的彩拖好漂亮呀。”人小鬼大的孙女,叫喊着向厨房跑。人还没跑到厨房门口,声音己传进厨房忙活的爱人耳朵里。
“嗳哟!真的吗?乖孙女快拿来给奶奶看看。咦,真的象乖孙女说的好漂亮哩!”我爱人系着围裙,从厨房里走出来,怕孙女抱着彩拖跑摔跤,称赞着迎起来。
说句实话,我爱人婆婆的角色,也演得很好很到位。自从儿媳妇娶进门,处处事事都为儿子媳妇们着想考虑,即民主又有方向感。不藏着掖着,说到哪做到哪,始终把儿媳妇当成自已的亲闺女一样看待。
儿媳妇呢,也是个聪明伶俐之人,该说的说,该尊重的尊重,该捧的捧,该表现的表现,恰到好处。总之,把我爱人侍奉的像家中“宝”,其间的唯妙程度,即像婆媳俩,又像新娘俩,又更像姐妹俩,很难定性。
等儿媳妇把彩拖一双一双地勾出来完,后院菜园里的积雪也融化了。各类蔬菜也显山露水了,透着鲜嫩的生机;院墙边的几棵玫瑰树,也叶绿茎劲,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玫瑰花,招摇过市似的绽放着。一家人也和孙子孙女一样爱赶新地穿上了彩拖,一起在院子里神气十足地走动着,弦耀着,嘻笑着。像春天来到了,春意就在他们每个人的彩拖上流淌呢。
过年前,我一个同事在上海买了一辆新车,准备过年开回老家送给考上博士后的女儿,当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见面礼物。本来是件喜事,可等他过年好准备开车去掛牌时,疫情在老家爆发了。所住的小区被封控,人车不能动,眼看正月十五都过了,还没解封的迹象,这位同事心里难免有些急了。
于是,十六早上起床,就跟我视频聊天。想问上海这边情况,带随便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兄弟呀,上海那边情况咋样?家里还没解封呢,走不了。你说,这次买车送给女儿上班代步用,原本好心,却办成了坏事。不但车上不了牌,人出不了门,而且宅在家里还上不成班,是不是有点因小失大,不划算?”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不是划算不划算的事,为了儿女,为了每年轮流回家过年的难得,是值得划算的。目前,上海这边疫情也严重,都没有复工。在群防群控,众志成城,打‘疫情’攻坚战呢。我们要懂得,要理解,要配合,居家隔离就是一种修行,一种贡献噢。”我在视频这头简单地介绍着情况,并想安抚安抚同事那颗焦虑的心。
同事是单位工程部的,处人处事干练,文化水平也高。听完我的介绍,他忽然话锋一转,很知乎地笑起来:“全国一盘棋,怎敢乱动子?现在做好居家隔离,不光是一种贡献,而且它还是一种幸福呢!想一想,如果不是疫情阻止脚步,我们一年之中一家人又能团圆几次?相聚甜处又有多长时间呢?算算加起来最多十天不得了了。我和老婆长年在外面务工挣钱,孩子们也长期在学校住校读研,聚少离多。这下可好了,一股脑把以前难聚的日子,难见的时间,统统的给补回来了。一合计,这不就是一种迟到的幸福吗?”
回味老乡的一席,我不觉在心里赞同,替他因祸得福而高兴。不错,当下顺应局势,响应号召,居家防控,就是做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大部分背井离乡的人来说,沾欢度春节难得回家的光,并居家长时间隔离,也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团聚和守望的幸福。人的观念改变,思想重视,严防死守,不也正是打赢疫战的有力保证吗。
想到这,我紧跟着不假思索地附和道:“兄弟,讲得太好了!悟得透,做得对呀。居家严防死守,就是避免疫情感染和传播的有效做法。再者说,人人防患了,个个重视了,何愁云不消疫不散?嘿嘿嘿,兄弟这次宅家不仅家人能好好团聚相处,而且还能成为足不出户做着贡献的光荣人呢!”
“其实,光不光荣我没考虑,但是我告诉你兄弟,我现在宅家的心情相当平静。因女儿单位里开通了网上办公,儿子学校也开通了网上授课,不用担心出不了门,耽误孩子们的前程和学业了。至于新车掛不上牌,可以等;上不了班,也可以等,可孩子们的事不能等更不能停,不然造成的损失比‘疫情’带来还要大呢,你说是不是?好了,不管怎么说,封控居家你我都得保重,攻艰克难,注意安全,盼望疫情早结束!”说着说着,同事的心中顿生几分坦然和一丝渴望。
我也很自信地笑笑:“兄弟,所言极是。有那么多‘逆行者’在一线,用生命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还有我们在二线团结一致,努力配合,相信春暖花开时,就是抗疫胜利日。”
聊着,相互鼓励着,不觉东方的太阳喷薄而出。瞬间,朝阳万道象一把把利刃,刺透遮天蔽日的疫云一样,普照大地,散满庭院。这时,我俩也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握紧了右拳高举着,在视频里面对着面,脸上露出坚毅的微笑,像极了在庆祝病毒在朝阳的利刃下无处藏身,末日到了。
这一段时间宅家不让出门,可把孙子孙女急坏了。特别是顽皮的孙子,经常一个人站在板凳上,两手扒在不锈钢的窗棂上,傻乎乎的向外张望。那呆呆的眼神,极像失去自由的小囚犯,看得让人心疼。
“唉,也不知这疫情防控什么时候结束?幼儿园啥时能开学?孩子们困在家里,都快一个个成小傻瓜了。作业不认真做,书也不专心看,就知爬高上低地朝外看,一心向往外面的精彩生活。”爱人跟我在视频里,不住地唠叨,报怨着孙子孙女的反常举动。
“这有何难,我给你出个主意,给他们来个转移目标----奖励法。就是要求他们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谁服从命令听指挥,就给谁来个小奖励。不妨试试,这样定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给爱人出谋划策,并坚信这方法能把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激活。
“说得有道理。不管用什么方法,只有尝试了,才知对症不对症呀。”第二天早上,孙子孙女一起来,我爱人就对着他们发话了:“今天谁吃过早饭,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去主动看书、写作业,我就给谁炸最爱吃的鸡腿!”
此言一出,还真灵。孙子第一个主动把手机递给了儿媳妇保管,嚷嚷着叫她去拿书包,他要读书背儿歌。孙女也眨巴眨巴两眼,左右瞅瞅,默默地把刚打开的动画片电视关了,认真地做起了作业。
爬在书桌上做作业的孙女,做好几道题后,看爱人光说没动静,便机灵地仰起小瓜子脸问:“奶奶,奶奶,你怎么不去炸鸡腿?不然,等我和弟弟做好作业,背好书,再拍照打卡发到学校群里,还吃不到奶奶奖励的油炸酥鸡腿呢!”
“放心吧,乖孙女!奶奶说话算话。只要你们好好表现,认真地看书学习,积极地做作业,奶奶就去厨房,给你们油炸最爱吃的鸡腿去!”说完,爱人还伸手跟孙女拉拉勾,快乐的象个老小孩似的,朝厨房走,去兑现她的诺言。
约摸过了半个多小时,爱人把炸得焦黄,又香又酥松的鸡腿端上来了。孙子孙女开心地吃起来,一只鸡腿还没啃吃完,两只小手已沾满了油汁。开心的阳光从玻璃窗外射进来,正照在她们油腻腻的小嘴巴上,小手指上,还反着亮光呢。
突然,吃得正香正欢的孙女哭喊了一声:“奶奶,丑八怪(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名字)咬我手拇头了!”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丑八怪从透风的门缝里挤进来,蹲在小书桌底下,蹭吃骨头。就在孙女吃完第一根鸡腿,准备伸右手拿第二根鸡腿时,闲的左手垂到桌沿下面了,被“丑八怪”当成了鸡腿骨,轻轻咬了一下,还划破了点皮。所以胆子小的孙女,疼地哭喊起来。
哭声不大,但还是把邻居给惊动了,非要掏钱去给孙女打狂犬疫苗,买个放心。我爱人坚决不要,并以疫情期间人多不便为由,自己全副武装地戴上口罩,骑上电动车,领着孙女去医院打了疫苗针。虽花了钱,但买回了放心。可回过头来,找起我的麻烦来。
“瞧瞧,瞧瞧,都是你出的馊主意,搞什么转移目标---奖励法。这下整出了岔子,造成孙女的手指也被狗咬了,兴亏没有大碍,否则…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家给钱,我能要吗?所以这次一切责任和损失,非全由你负责买单不可!”爱人心疼着孙女的小手,一边拿我问责,还一边自我安慰那颗受惊的心。
听爱人说孙女打过疫苗针,小手没有大碍,我才赶紧打起圆场,给爱人笑着分析:“这次转移奖励法,有效果。孙女小手被咬纯属个意外,就像这次疫情叫人宅家隔离一样。重点是,孩子知道学了,左邻右舍的关系融洽了,说明这种奖励法可行!不过,方式需再换一种。至于责任和损失,当然由我负责承担了!”
“哼,谁叫你出馊主意,又是她爷爷的呢?!”爱人无辜地推卸着责任,但那张苹果似的圆脸被太阳映红。
【作者简介】

姓名:郭文
笔名:春回大地
简介: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简书作者,中共党员,是一个喜欢读书写作的业余文学爱好者,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一支笨拙的笔,边思边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与师友们分享交流、学习探讨,并携手在写作的路上。
注:如果您想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对以上文章发表观点、看法或意见,请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谢谢!

▲为我择偶的“参谋长”
我父亲读过私塾,人浓眉大眼,身材又高,显得十分威严。尤其是他看人的眼光,精准得让我五体投地。88那年,正值我要找对象成家立业的年龄段,他老人家可忙开了,从人员把关到审查结果,就他一个人拍板,才能算订下婚事,不折不扣的成了为我择偶的“参谋长”。>>>
▲绽放生命之光,初圆文学之梦
2017年2月,我在残联网上,反复读了“中国聋协举办的首届征文大赛”所有获奖文章。其中,有一篇长于我四岁的王哥以人民楷模朱彦夫为典范,比照写的《极限人生》读后感,让我同是文学爱好者的小弟,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推荐阅读
▲为我择偶的“参谋长”
▲绽放生命之光,初圆文学之梦
▲走进周庄
▲鹏哥的婚事(上)
▲鹏哥的婚事(中)
▲鹏哥的婚事(下)
▲一个“志愿军老战士”--朱俊贤的故事
▲保安眼中的沈局
▲读征文《英雄的选择》,感动得二次流泪
▲宅家轶事
▲为背井离乡的故乡人,点燃了一盏心灯
读《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有感
▲苏南明珠之锦溪镇
注: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如果您也想表感想,点击此处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