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路中间站|站站学英语|发表意见|Patreon会员频道|爱发电会员频道|

一个“志愿军老战士”

--朱俊贤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1-04-02  作者:郭文   下载本文pdf格式打印版   下载本文word格式版

3月21号上午,我有幸在“上海志愿军文献馆”见到了正在忙碌的86岁高龄的朱俊贤老战士。人看上去很清瘦,但夹着一个文档袋,穿着一身醒目的蓝色军装,胸前还配戴着闪光的军功章,穿梭在文献馆的楼上楼下,却显得精神矍铄,脚步铿锵有力。特别是他那一副含有 上海松江本地口音的嗓子,义务为参观者宣传讲解着抗美援朝的光荣故事,深受后人们的爱戴和喜欢。

经过攀谈,才知道朱老15岁参加军,在军干校学医,毕业后在军队里担任卫生员。1952年9月入朝参加战斗,并编为志愿军23军69师207团通讯连卫勤战士。朱老回忆他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因救治好朝鲜人民军崔少校,荣获一枚特殊的军功章。

做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志愿军老战士,朱老深知在那激情燃烧的战争岁月里,经历过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和视死如归的国际主义精神双重洗礼后,和平年代的今天更要继承和弘扬,宣讲“红色故事”、传承“志愿军精神”的深远意义,也十分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因此,他从1957年战场上复员回到地方工作后,便立志把弘扬抗美援朝的精神,宣讲好战场上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当成自己一生最大的光荣使命,面向着后人去义务做,去认真完成。



2013年朱老结识到集企业家、收藏家、慈善家于一身的吕焕皋老师后,深深地被他四次病危仍亲力亲为出资一个亿筹建“上海志愿军文献馆”的壮举所感动。自古英雄配好汉,朱老象追梦人似的,紧随吕老师其后,一头扎进筹建志愿军文献馆的繁忙工作之中。全程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出击,去拜见走访上海所有健在志愿军老战士及家属,了解搜集整理第一手志愿军的历史物件和资料。为给“上海志愿军文献馆”落成后,能用真实的影像故事和珍贵的实物展览,来宣讲去还原6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收集和捐赠给文献馆的物件时,朱老都细心整理登记,用心陈列摆放内。有时为考虑到能让参观者有真实的近距离体验真实感,朱老和吕馆长特别注重对每一个物件细节分类,还针对性的对物品进行详细的注释,使参观者一看便知它们的出处和来历。就拿文献馆里置放的苏制“波波沙冲锋枪”来说吧,都是朱老亲自买材料亲手制作的。为达到它们在文献馆中灵动起来的目的,朱老亲自配备制作了五支仿真枪和三根爆破筒,分别摆放在明显要位上,让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携手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舍生忘死,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单单这一个细节亮点,吸引着不少青少年和参观者拿起冲锋枪来拍照留念,表达对志愿军的那份崇高的致敬和深深的缅怀之情,从而激发对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对新时代和平团结创新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憧憬。最后,再加上朱老带领着穿坑道越壕沟,深情并茂的宣讲演绎,让所有参观者都有一种身临其境朝鲜战场之实感,切切实实地领略一遍硝烟战场上的炮火连天,坑道里的枪林弹雨的真实场景。

过去大上海是个大都市,也是志愿军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战争史记和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的积累。朱老就抓住这一点,在对观众宣传讲解志愿军文献馆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影像、每一件物品时,都把红色人文故事引用穿插进去讲,让所有人都了解“人和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样一来,文献馆里的一件件静态物鲜活了起来,一时间,静态转变为动态的有声的闪光的生生不息的活物体。让最美,最富有灵动的红色有声故事,缓缓地浸润人的脑海,深深地扎根在人的心中,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和每一位参观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沿着社会主义特色的康庄大道开拓向前。

为了进一步宣传讲解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和革命友谊,朱老还不忘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走出了家门和国门。1999年5月18日,在佘山南麓山下徐霞客塑像前,朱老象徐霞客一样,骑自行车登上松江318国道,开启赴藏的红色之旅。一路上秉承着“爱党爱国,坚守奉献”的信念,翻山越岭跨高原,不畏藏高氧薄,不惧风餐露宿斗严寒,以宣扬志愿军英雄事迹为主线,宣传奥运精神为已任,凭借自身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及爱国的情怀,骑行1.9万余公里,捧回世界“单骑自行车行程最长的人”吉尼斯纪录证书。同时,也把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传遍了全国,红色的种子也播遍大江南北。

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虽一去不复返,但是朱老的那颗心,永远还怀念着盟国朝鲜的一草一木。两国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和难忘的情结,始终在他的心灵深处涌动。从八十年代未起,凡是朝鲜新发的报刊杂志、画册著作,驻华大使馆的朋友都会源源不断地寄给朱老看,滋养抚慰着双方的政治心灵。

为增进了双方的爱国情怀和友谊,1991年,朱老亲自从云南边垂原始森林,取回千年古籐,并自己动手做成了笔筒、手杖等8件工艺品,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当80华诞祝寿礼。现收藏展示在“妙香山国际友谊馆”内,见证着他全心全意为延续和发展中朝友谊,做出的务实贡献。据统计,朱老先后访朝9次之多,赠送礼品共18件,次次拜访包含着真情厚意,件件赠品传递着红色心声,把志愿军的战友情、生死缘,谱写成了两国人民难已忘怀,催人奋进的新华章。

【作者简介】

姓名:郭文

笔名:春回大地

简介: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简书作者,中共党员,是一个喜欢读书写作的业余文学爱好者,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一支笨拙的笔,边思边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与师友们分享交流、学习探讨,并携手在写作的路上。
 

注:如果您想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对以上文章发表观点、看法或意见,请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谢谢!

 

为我择偶的“参谋长”
我父亲读过私塾,人浓眉大眼,身材又高,显得十分威严。尤其是他看人的眼光,精准得让我五体投地。88那年,正值我要找对象成家立业的年龄段,他老人家可忙开了,从人员把关到审查结果,就他一个人拍板,才能算订下婚事,不折不扣的成了为我择偶的“参谋长”。>>>

绽放生命之光,初圆文学之梦
2017年2月,我在残联网上,反复读了“中国聋协举办的首届征文大赛”所有获奖文章。其中,有一篇长于我四岁的王哥以人民楷模朱彦夫为典范,比照写的《极限人生》读后感,让我同是文学爱好者的小弟,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推荐阅读
绣在军鞋上的红五星(作者:魏丽饶)
纪实文学:阳光下的阴谋(作者:李华铭)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四)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三)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二)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一)
“上海银行”的前世今生
为我择偶的“参谋长”
绽放生命之光,初圆文学之梦
走进周庄

鹏哥的婚事(上)
鹏哥的婚事(中)
鹏哥的婚事(下)
一个“志愿军老战士”--朱俊贤的故事
保安眼中的沈局
读征文《英雄的选择》,感动得二次流泪
宅家轶事
为背井离乡的故乡人,点燃了一盏心灯 读《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有感
苏南明珠之锦溪镇

注: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如果您也想表感想,点击此处发表意见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Copyrights © 1999-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ljzbankersclub@vip.sina.com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