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我写了一篇《“上海银行”的前世今生》,在“上海情愫”微信公众平台首发后,受到众多读者网友的点评。还有一个名叫“30号院”的公众号,其主编葛小姐主动与我联系,表达想转载我的这篇拙文。看来,银行的历史和文化内容比较受读者的喜爱,易引发读者的兴趣,于是打算再写一篇我的“老东家”永隆银行的前世与今生。
--题记
说起永隆银行,对于许多生活在中国内地的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或者甚至未曾听说过。但说起招商银行,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二〇〇八年,永隆银行被招商银行并购,成为招商银行成员,即招商银行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在香港,永隆银行于二〇一八年十月更名为“招商永隆银行”。永隆银行是香港具有悠久历史地华资银行之一。目前在中国内地有深圳、上海和广州三家分行。
我是二〇一〇年九月加入永隆银行上海分行的,二〇一四年九月离开,正巧四年。迄今,我都还对永隆上海分行充满着感恩和怀念之情,因为在那里,我的银行财务职业生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在那里,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值得拿出来说的就是我在该行内部刊物《集思》上发表的四篇文章:《追梦人—贺永隆上海分行乔迁之喜》、《千里之外,远东之行》、《双城记--从上海到香港》和《走访台北林语堂故居》。又是一个“四”,看来我和永隆与“四”还蛮有缘的。
今年是永隆银行成立八十七周年,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八周年,也是永隆银行在香港主权移交祖国后蓬勃发展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我搜集和结合相关资料,撰写了本文,以示纪念。
上回说到抗战胜利后,伍宜孙邀朋同庆,永隆复业。从一九四五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永隆基本上都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这一阶段有两件大事客观上成就了永隆的元气恢复,对永隆下一阶段的发展与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次年内地爆发的国共内战再次使香港迎来了不少殷商富户,为银号和银行直接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另外便是香港《银行业条例》的颁布,客观上推动了永隆业务的拓展及向现代银行转型的步伐。

银行梦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港对银行业的准入标准并没有严格的法律限制。任何人或公司,只要具有一定的资本都可以登记为银行。长期以来,港英政府奉行不干预政策,并未对金融业采取过严格的监管。随着投机活动的日益严重,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九日,港英政府出台了第一部银行业法律《银行业条例》。
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双重刺激下,许多银号也开始纷纷转型。这一时期,伍宜孙和伍絜宜开始商量,如何能让永隆更加强大起来,他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银号和银行的差别。在伍宜孙看来,一字之差,背后却是规模、管理、信誉、产品、资质和客户群等一系列问题的差异,他们必须让永隆实现自己的“银行梦”。
为了圆梦,伍氏兄弟带领永隆员工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漫征途。在逐渐完善业务结构的基础上,永隆于一九五六年正式改组为有限公司,伍宜孙担任董事长,伍絜宜任董事兼总经理。随着业务日增、员工日众,原有的营业大厅无法应对快速发展的势头,伍氏兄弟决定把店铺右边和后面的场地一并租下来。一九五八年,待营业场所扩建完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永隆已经呼之欲出。
一九六〇年四月一日,伍宜孙提交的牌照申请获批,永隆银号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在临近而立之际,永隆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六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以永隆为代表的华资银号纷纷转型成为现代银行,为更好地服务大众创造了条件,也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跑马圈地
依靠稳健的经营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十年前完成扩建的营业大厅无法满足银行日益旺盛的业务需求,经过一番考察,伍氏家族购入了德辅道中至干诺道中九千五百平方尺的地皮用于兴建总行大厦。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九日,永隆总行大厦竣工并举行落成典礼。大厦共二十三层,总实用面积十四万五千余平方尺。大厦落成当天,恒生银行创办人何善衡、渣打银行总经理梅大卫和永亨银行创办人冯尧敬等银行家都来捧场。
永隆的另一幢大型物业是位于九龙弥敦道相连奶路臣街及西洋菜街,占地一万六千三百平方尺的永隆银行中心。这里原为老旧的“唐楼”,产权本归一个很大的家族所有,伍絜宜找来与他们家相识的恒隆地产陈先生从中斡旋,几经周折于一九六〇年购入。后来伍氏家族组织拆卸重建,最终在这里建成高二十五层的办公楼。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九日,永隆在这里举行了落成典礼,场面蔚为壮观。这两座大厦落成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此间香港物业价格屡创新高,为永隆带来了可观的价值。

开拓海外
除了加大在本港网点建设力度外,永隆也开始将眼光瞄准了海外。经实地考察,大家认为三藩市虽华人众多,但早已有东亚等华资银行设立了分行,且客户关系紧密,市场趋于饱和。反倒是紧邻的洛杉矶,也是华人聚集地且市场空间仍旧较大。伍絜宜之子伍步谦曾经在洛杉矶攻读博士学位,知道那里尚无华资银行分支机构,力主前往。一番斟酌之后,永隆首家海外分行于一九八四年落户洛杉矶。
扎根内地
由于内地对港资金融机构进入的要求及监管十分严格,永隆在内地市场的扎根相对较晚。直到一九九四年,永隆才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一九九九年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二〇〇三年,受惠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订,内地放宽了香港银行准入内地市场的要求,永隆因此把握时机,成为首家依照新规申请获准在内地设立分行的港资银行。二〇〇四年,永隆在内地第一家分行深圳分行开业,翌年增设了深圳南山支行。二〇〇八年,原设于上海的代表处升格为上海分行。二〇一五年,广州代表处升格为广州分行。
伴随规模的扩张,资本的积累、技术的更新和业务的丰富,永隆一步步走向成熟,从白手起家到经历战乱后再次回归,从扎根香港到华丽转型,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太多的细节勾勒出永隆的蓝图。伍氏兄弟精心治理下的永隆形成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机会来临之时,他们顺应潮流,把握金融规律,积累有形资产和无形商誉;遭受打击之际,他们坚守理念,绝不气馁,沉着应对考验,为日后的发展默默地积蓄力量创造了条件。(未完待续)
作者写于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二日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一)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二)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三)
▲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四)
▲漫走武汉图辑
▲武 汉 昙 华 林 印 象 图 辑
▲广 结 善 缘 长 沙 行 之 天 心 阁 篇
▲小城故事--万缕千丝的历史裂痕与友谊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金山传奇篇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