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  |  冬冬看世界  |  精彩乐无穷  |  品味人生录  |  网路中间站  |  站点超链接  | 

发表
意见

光阴故事:天目山,且留下!
更新时间:2019-05-26   作者:梦梦老师

五一小长假,与儿子一家自驾游览天目山。遭遇高速拥堵, 3个小时的车程硬生生走了8个小时,疲劳至极兴致大减,没想到,接下来的游览却让我们感到异常惬意,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完美,于是,车马劳顿之苦一笔勾销。

下午四点,入住金溢农家,吃过农家主人(135-671-728-79)的迎客餐,溜达着来到西关水库。

水库规模不大,坝高48米,风光迷人,泉水从断崖飘逸而下,如一条银色丝带,若隐若现,宁静安闲。青山倒映水中,不时有大鱼跃出水面,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六七点钟,水面和峡谷吹来阵阵凉风,略有一丝凉意,踏着夕阳一路欢笑返回农家乐。夜幕降临时,繁星满天,用山泉淋浴,冲走一天的疲劳,酣然入睡。

早上四五点钟,天大亮,四周一片静谧,清脆悦耳的鸟声唤醒了时光,也唤醒了我,体会“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空气像被过滤,充溢着竹子的清香,清新而清爽,远近高低都是树,人仿佛置身仙境。太阳,如同一颗火球,射出万道金光,炫目,温暖,远山,深深浅浅的绿,跳动着光与影的和谐旋律,令人赞叹不已。极目远眺,一片片竹林尽入眼底,竹林边星星点点的人家,升腾起袅袅炊烟,这时的小院已是树影婆娑。

房里蒸汽氤氲,与阳光交织,是真实的人间况味,炉膛里的柴火卯足劲上演大合唱,紫铜锅炉呼呼冒着热气,屋子里弥漫着馒头的香味,浓浓的烟火气把我带到了遥远童年。

农家乐的美食诱惑我们的味蕾,天目山的风景也同样令人陶醉。

天目山一名“浮玉”,又名“天眼”,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池水常年不干。“天目”之名始于汉,峰峦叠翠,古木葱茏。西天目山素有“大树王国”美誉,禅源寺就坐落在山脚下。

禅源寺是浙江名刹,创建者为深得两朝皇帝(顺治、康熙)殊遇的玉琳国师,历代高僧辈出,传法系属临济宗,远播东瀛。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时在此暂住。1939年3月,周恩来在这里发表演讲,寺东建有纪念碑亭。1941年,日寇七架飞机肆无忌惮地低飞盘旋禅源寺上空,轮番投弹三十多枚,整座寺院毁之一炬,我们看到的寺院,为2001年重建。

中轴线上的寺庙建筑群,设计精巧,负势而上,金碧辉煌,颇为壮观,黄墙黛瓦,异常明丽,各种石雕栩栩如生。周边山林茂盛,古杉、古松、古枫、古银杏比比皆是,尤其是自山崖石缝流出的泉水,泠然作响,似玉佩似风铃,增加了天目山的清幽,也平添诸多灵性和风韵。

紧邻寺庙,山泉聚集而为山塘,是难得一见的清幽雅致之地。远处青山环抱,近处草木倒映水中,清澈的潭水像是一块不规则的翡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或者徐志摩诗中的康河。塘边一水榭,檐牙高啄,可谓有亭翼然。我想,若能偷得半日闲暇,斜躺竹椅,静静冥想,或面对青山绿水,煮茶品茗,赏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那一定有千种风情,万般诗意。

中午在农家乐吃的鲜笋、土鸡、土鸡蛋、水库的鱼、山野菜,胜似玉馔珍馐,舌尖上的美食,让我们大快朵颐。

下午游览天目山大峡谷。

峡谷又名大石谷,是苍天赐予人类的一份豪礼!它打破五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的火山岩溪,最长的木长廊,最长的花岗岩火烧板山坡游步路,站立人数最多的单块火山岩石,火山岩巨石最多。

山门前,迎客瀑飞花碎玉轰然作响,“天目山大峡谷”几个朱红大字遒劲有力,是好客的天目山的满腔热情。

沿着石阶漫步,会突然与巨石撞个满怀,仿佛那些石头都是从天而降,令人讶异惊叹震撼,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难怪袁宏道说,“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一路上木长廊相随,泉水为伴,鸟声盈耳,古树弥望,花香草香缭绕不散,沁人心脾。

除此之外,水上秋千,惊险浮桥,声控水帘洞,皮筏冲浪,空中索道,滑草等等,都是引人入胜的体验项目,引逗游客跃跃欲试。置身青山幽谷,流连于潺潺溪涧,与自然对话,相看两不厌,人间琐碎、人世烦恼,全然屏蔽。孩子们在谷底溪畔廊下随意汲水撒欢,绽放童真,尽享野趣。

长廊和步道两旁有古代传说介绍,饶有趣味,为大峡谷增添了人文气息,也增添了传奇色彩。

关于卧牛石。

天目山佛教开山世祖高峰禅师初游天目山时,行至半道,一头用来驮经书和行李的水牛,突然大叫一声无影无踪,据说,它被神人点化,变成了酷似水牛的卧牛石。

关于新妇石。

北朝末年,一对新婚夫妻在回娘家的路上,遇到乱兵,新郎被掳掠,新娘不顾一切地向前扑去,结果,被乱兵踢翻在地……待新娘苏醒,新郎已远去,她踉踉跄跄地往前赶,拼命呼喊,新郎闻声拼命挣扎着转身回头,一对新人四目相对,涕泗横流,就在这时,一道闪电,一声霹雳,一对恋人瞬间化作五丈高的巨石,隔壑而对,默默无语,一站就是千年,仿佛是向世人倾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控诉着人世的不平。

还有皇帝的传说。

风流皇帝乾隆曾经三下江南,慕名来到天目山,不禁被大树华盖和别致景色所吸引,于是游兴大发,游至峡谷时,不慎将印章遗落,此后,这里就有了硕大的印章石。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袁宏道等确实都在这里留下足迹。白居易写的《新妇石》,凄婉动人流传至今:“堂堂不语望夫君,四畔无家石作邻。蝉鬓一梳千岁髻,蛾眉长扫万年春。雪为轻粉凭风拂,霞作胭脂使日匀。莫道面前无宝鉴,月来山下照夫人。”活画出孤寂凄楚丰姿绰约的新妇形象。

现实生活中,游览天目山的名人更是不胜枚举。郁达夫、徐悲鸿、胡适等都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曾经登临西天目山,拜谒开山老殿,赏倒挂莲花,还在天王殿拜佛,韦驮殿替母亲还愿。

金庸的胞妹查良秀是天目山镇藻溪村村民,他曾两次游览天目山,并且在《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两部小说中,都描写了发生在天目山的故事。

遗憾的是,此次游览止步于情怡亭,尚不足天目山大峡谷半程,无缘看到刻在金蟾观月石上的先生手迹——“石谷有灵气”(从金庸先生的诗句“天目有灵气,灵石成山谷”中抽取),也未能一睹飞来石、石壁松的风采,不过,五瀑潭、卧牛石、山盟石、九连瀑、锯板石、甲鱼石、河豚石之美,都历历如在眼前,足以慰藉心灵。西天目山并不算险峻巍峨,仙人顶海拔不过1506米而已,但是,山幽,石巨,树古,瀑急,水清,为世间罕见,真可以说山水有情,动静相宜。

西天目山,适合所有人游览,可以说老少咸宜:壮者可徒步登山,弱者可乘车揽胜,幼者可在山泉嬉戏。大峡谷有世界最长的木长廊,无日晒之忧,无雨淋之虞,缓坡慢道,拾阶而上,无攀登之苦,堪称胜境。

依依不舍地告别好客的主人,带上笋干、梅菜、土鸡蛋这些山货返回。一路上是无边无际的绿——绿草,绿树,绿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如同巨幅水粉画,是大自然的杰作。车,仿佛在绿色长廊中穿行。途径杭州,沿着西溪湿地外墙行驶,不禁想起宋代皇帝赵构游览西溪湿地后御笔题写的“西溪且留下”。

我想,天目山游览一次是远远不够的,须得久住,方可赏其风光,品其味道,得其神韵,悟其性灵。

所以,我,也,想,说——天目山,且留下!(完)

注:本文亦配有精彩图片,近日将陆续更新。

注: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如果您也想表感想,点击此处发表意见

 

推荐阅读
【光阴故事天目山】天目山,且留下!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中国计划生育和出生率问题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
十五年后 张国荣为何还在收获粉丝

香港导演在英国:关锦鹏谈人生、女人和香港电影的生死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s © 1999-2019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