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小時候,每當家里的醋或醬油用盡時,爸爸就會把空瓶子和零錢給我,叫我去家附近的小店將空瓶打滿。隨著社會的發展,醋和醬油經工廠進行專業化生產和包裝在商店里皆可買到。為眾人所熟知的就是聞名的鎮江陳醋了,從童年時代拿著空瓶子去小店打醋或醬油,到長大后聞悉了鎮江陳醋,我一直對鎮江這座城市充滿好奇感,想著未來某一天能夠去那兒看看。
--題記
選擇鎮江,不光是出于童年時代的好奇感,還渴望能夠尋覓一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來重溫歷史,感受歷史,體味歷史,以此溫暖自己的人文情懷。在二〇一九年深冬之際,我開啟了童年時代的夢想--鎮江之行。
元月十八日晚,我從上海火車站乘搭7068次復興號列車前往鎮江。坐在舒適的車廂內,閉目遐想,腦中就像播放映畫一樣就把與鎮江有關的詩人和名人和詩詞從書中拈了出來,仿佛在溫習歷代詩人的京口情結,與他們一起對話京口。
說到與鎮江有關系的名人,很多人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曾經在鎮江生活近十八年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名字。她筆下那些獨特而帶有異國情調的人物使作品廣受歡迎,并且在整個世界對中國知之甚少的時候為各國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

京口是鎮江的古稱,最早名之為“宜”,是公元3,000年前周康王封給宜侯之領地,春秋時期稱“朱方”,后曾用谷陽、丹徒、京口、潤州等名稱。北宋建鎮江府,始稱鎮江。
鎮江最著名的景點是“三山一渡”“三山”指的是金山、焦山和北固山,“一渡”是指鎮江文脈的所在--西津渡古街。
次日(元月十九日)一早,我的第一站游覽了北固山景區,下午參觀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故居和紀念館,傍晚游覽了西津渡;第二天(元月二十日)的行程是焦山和金山。因此,我的《京口三弄》分為北固山篇、賽珍珠故居篇和白蛇傳奇金山篇。
元月十九日下午,在結束北固山景區游覽行程后,我乘搭公交車前往位于鎮江城西登云山頂部(潤州山路6號)的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舊居建于二十世紀初,青磚木制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筑面積共計423.24平方米。一九九〇年鎮江市政府與美國坦佩市共同出資進行了修繕,一九九二年在此建立鎮江市友好交流館(后更名為賽珍珠故居),為鎮江市獨特的人文景觀。

賽珍珠,一八九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出生于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家庭,五個月大時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她的父親中文名字叫賽兆祥,原名阿布索倫-賽登斯特里(Absalom
Sydenstricker)。賽珍珠英文原名中有珍珠的意思,她便起了個中文名字賽珍珠。
賽珍珠故居大門上方橫匾上的“賽珍珠故居”由老舍的兒子舒乙題寫。故居共有兩層,一層有客廳、活動室、餐廳和賽珍珠乳母王媽的臥室,活動室內陳列著面塑、中國樂器、風箏等物品,墻上掛著一幅賽珍珠家庭教師孔先生的畫像。二樓是賽珍珠的臥室、賽珍珠父母的臥室以及連接兩個臥室的書房。
我第一次聽說和了解賽珍珠是從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的報導中。這位美國暢銷書女作家最擅長的是中國題材的作品,她由此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以中國題材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中國泥土大地培養出來的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一生致力于用文學為兩種文明架起溝通的橋梁。雖然有著西方人的面孔,她的精神世界里卻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液,她終身感謝中國大地泥土的滋養,至死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賽珍珠曾在自傳中說:“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在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教書,教授英國文學。”她還說:“當我生活在中國人的世界里時,我是中國人,說話、做事、吃飯、思想、情感和中國人一模一樣。”
一八九六年春,賽珍珠一家來到江蘇鎮江定居,在這里度過了她的童年、少年時代,從小和中國孩子一起玩耍,了解他們的文化,了解他們的思想。賽珍珠很早就可以講中、英兩種語言了。賽珍珠的母親在家里教她很多在美國學校里教授的知識,一位中國老師則教她其它的課程,其中包括孔子的經書,以及中文的讀、寫和歷史。

民國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從美國大學畢業后,又回到鎮江,在潤州中學和崇實女子中學(今鎮江市第二中學)擔任英文教師,后來遷居安徽宿縣(今宿州市)和南京等地,前后在中國生活、學習、工作近四十年,其中在鎮江近十八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試想一下,一個金發碧眼的美國小女孩,在中國接受私塾先生的教誨,博覽中國典籍,操一口濃重的蘇北方言。美國之音曾報導過一份文獻上所說,賽珍珠唯一的漢語錄音是她一九四二年在美國之音發表的對華演講,據說錄音檔案現藏于法國巴黎,連美國之音華盛頓特區總部都沒有存檔。
賽珍珠在鎮江及中國其他地方的生活積累,為她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她創作的《大地》三部曲以及《東風·西風》、《母親》、《異邦客》、《戰斗的天使》,由于“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以及她傳記方面的杰作”,使她榮膺一九三八年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古典小說對賽珍珠的影響很大,她在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的演說《中國小說》中說:“對我的寫作產生極大影響的不是美國小說,而是中國小說。我最早的小說知識,關于怎樣敘述故事和怎樣寫故事,都是在中國學到的。對我而言,今天不承認這一點,就是忘恩負義。”
那一年是一九三一年,美國正處于經濟大蕭條,《星條旗永不落》那年正式成為美國國歌,紐約市的帝國大廈那年完工落成,那一年美國最暢銷的書是賽珍珠的《大地》,該書還獲得了普利策最佳小說獎。一九三七年,《大地》被拍成電影,并獲得了奧斯卡獎的5項提名。次年,賽珍珠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大地》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王龍的貧窮農民的故事。王龍和妻子阿蘭辛苦勞做,攢錢買地。夫妻倆收的莊稼除了養家,還可以賣些余糧賺錢。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好日子沒有持續很久。
一年,久旱無雨,土地干裂,莊稼絕收。很多人活活餓死。除了土地,王龍變賣了所有東西,全家上街乞討。而就在絕望之際,幸運之神降臨了。一天,一些窮人沖擊富人的宅院,希望能得到些糧食和錢。王龍被人群擠進一個富人家。富人塞給王龍幾枚金幣。這筆意外之財讓王龍一家活了下來。以后他一有機會就買地,慢慢變成了富人。王龍告誡兒子們,他死后,他們永遠不得賣掉土地。
賽珍珠在一次采訪中說:“我開始寫作的時候,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寫,我只知道中國的事。我的第一部成功的小說是《大地》。以前我老是問那些年輕人,為什么你們不寫點農民的事情?他們真的是非常好的人。那些年輕人會說:哦,沒人有興趣讀這種題材的東西。然后我就說,好吧,我來寫。如果你們大家都不寫,我來寫。所以我寫了《大地》。”
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賽珍珠在美國為中國的抗戰奔走呼號。她在美國廣播演講,向美國民眾宣傳中國的全民抗戰。據了解,她對時任中國領導人蔣中正有褒有貶。一九三八年她接受記者采訪時抨擊蔣中正無視農民而激怒國民政府,雖然她獲諾貝爾獎與中國有關,國民政府派駐瑞典的使節卻奉命拒絕參加頒獎典禮。
美國前已故總統老布什曾經說過:“我當初對中國的了解,以至后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受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中國人很少知道,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就是發表在賽珍珠與丈夫創辦的《亞洲》雜志上。新中國成立后,由于“一邊倒蘇”的外交政策,賽珍珠在一九四九年后的北京政府那邊不受歡迎。賽珍珠被視為“美國反動文人”和“美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急先鋒。

今年是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四十周年,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以后,當時八十歲高齡的賽珍珠興奮不已,她曾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希望訪問中國。為紀念賽珍珠為中美兩國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故居的西側于二〇〇八年建成了賽珍珠紀念館。
紀念館于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重新布展免費開放。經過改造后的紀念館由展廳、博愛廣場和珍珠花園三部分組成。此次重新布展,紀念館專門邀請雕塑家設計樹立了漢白玉賽珍珠半身像。同時,增設了賽珍珠美國家庭起居室和珍珠小池兩個實景,展出了與賽珍珠相關的實物展品50多件(種),圖片180多幅,其中一半以上為新增。此次重新布展還展示了5部賽珍珠簽名書以及各種版本的《大地》。此外,在展廳內,游客還可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點擊欣賞電影《大地》片段。”
在紀念館的出口處,設有一張小桌,桌上有一本供游客撰寫留言的留言簿。我也即興發揮留下了參觀后的只言片語。
賽珍珠雖然終生熱戀中國,卻至死也沒能回到自己魂牽夢縈的中國故鄉鎮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她的故居墓地的墓碑上,沒有墓志銘,也沒有英文名字,只鐫刻著三個中文漢字--“賽珍珠”。(完)

作者寫于二〇一九年元月二十三日,修改于元月二十五日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三十年来看电影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台湾桃园大溪经国纪念馆参观记
▲台湾眷村的前世今生--马祖新村眷村文创园区参观记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