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封控管理第二十六天,全称“全域静态管理”第二十天,居家工作第二十八天。
今天是谷雨节气,谷雨生万物,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这也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了,往后便进入绿肥红瘦的初夏了。对于这个春天里上海这座城来说,没有了往日“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印象,对于生活在上海这座城的人们来说,伤春、惜春之感笼罩城里每个人的心中,他们盼望着解封,渴望着自由,每一天都是明天······
居家办公近一月,因客观条件限制,习惯了早起利用早间“黄金90分”进行工作。天刚蒙蒙亮,就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叫醒,今天是谷雨,于是想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快快布谷”。在我的印象中,这种鸟叫声应该总是搭配着忙碌热闹的春耕图同时出现,正如清代文学家姚鼐诗中说的,“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布谷鸟提醒人们要忙春耕,也提醒上海各小区居民下楼做核酸或在家做抗原。今天上午小区继续做核酸。我统计了一下,自三月十九日至今,我一共做了11次核酸检测,8次抗原自测,这成为这座城市中2,500万人们的日常。足不出户,除了倒垃圾,做核酸检测是唯一下楼的机会,是唯一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四天前(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胜利凯旋。他们都出舱了,我们还出不去,解封比登天还难!
说到核酸检测,这个阴性报告在很多场合都必不可缺。新冠疫情爆发进入第三个年头,一些国家级的考试,如果要顺利进入考场,除了身份证、准考证外,还出具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证明。由于当时我惧怕做核酸,也不想做核酸,有两次国家级的考试因此而放弃。我预想着直至新冠疫情完全结束都保持着零次核酸记录,随着从封控初期的“应检尽检”到后来的“应检必检”,我的愿望落空了。今年的三月十九日,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做核酸检测,后来,在反复检测中渐渐习惯了。
明天4月21日,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的纪念日,每年到这一天,总会想起毛泽东主席那首气宇轩昂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从南京到上海,上海也吹响了社会面动态清零攻坚战的冲锋号。4月20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单日新增报告100例以上的街镇已经连续3日降低,社区扩散得到有效遏制,金山区和崇明区首日达到社会面清零目标。

在这场抗疫攻坚战中,身边一些朋友有的做了志愿者,有的做了小区的“团长”。为了写《2022·上海抗疫之六:再战明天》,我向一些朋友征集了素材。徐女士说,她没啥素材,她老公倒是很辛苦,晚班上好睡了2个小时又得接着核酸还得做志愿者。胡小姐说,她做志愿者就是做发放物资、组织核酸日常工作。她最大的感觉做得比较好的是建立了楼组群,在发放抗原试剂时候让每户都加入群,顺便了解每户是怎么解决生活物资的,有没有不会网购或者买不到的,每天在楼组群分享团购或其它购物渠道。不会使用微信的老人确保有邻居一对一帮扶,这样至少她们楼栋不会有人挨饿。此外,其中一位应先生的话颇有讽刺意涵。
应先生说,他做志愿者主要为小区居民送快递分抗原试剂等物资,他补充说虽然物资都是“三无”产品。开始我是半信半疑,看到“V姐来了”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今晚上海市民的朋友圈堪称3·15晚会》,加上官方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市场监管局官员的讲话,确认是真的。这是典型的“去库存”啊!
除了物资质量问题,价格也比平常要高许多,直追一个月前香港的物价水平。昨天我在小区群内给单独封控在家爱妻买的五种蔬菜(十斤),加上一元消杀费,居然要九十九元,不过,菜还是比较新鲜。
从三月十九日开始写《2022·上海抗疫》第一篇文章,到四月二十日,陆续写了共六篇,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上海自1843年开埠至今,一百七十九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人民政府,二〇二二年四月的上海,人间百态尽显无疑。是百年未遇,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在上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我希望明天就能解封,估计不太可能,但我希望这篇《再战明天》能够成为2022·上海抗疫的终结篇。渴望早一点改变目前的状态,渴望阳光,渴望在春风中狂欢,渴望体验春风拂面的快感。再战明天,明天解封!(完)
作者写于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上海抗疫之五:并肩同行
▲上海抗疫之四:人间大爱
▲上海抗疫之三:决战上海滩天地有情
▲上海抗疫之二:从“足不出沪”到“足不出户”
▲上海抗疫之一:创造晴天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hayami's
blog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国药、科兴挡不住新冠肺炎 明镜周刊:中国考虑进口BNT疫苗
▲上海疫情:苹果在华代工厂停产,分析忧影响全球iPhone供应
▲上海清零 日本领事:日企撑不住了考虑转移
▲上海封城一个月:官方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
如何解除危机
▲上海民调:半数外国人准备离开 还有四成待定
▲上海疫情:牛津大学教授陈铮鸣谈感染数为何居高不下,如何理解超高的无症状比例?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