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 | 冬冬看世界 | 精彩乐无穷 | 品味人生录 | 网路中间站 | 站点超链接 | 

     

千年等一回之游武汉古琴台记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0-02-09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此诗中的“江城”,就是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是因此诗武汉自古称为“江城”。

--题记

自二〇一五年西安、二〇一七年长沙之旅后,今年九月二十日晚我踏上了开往湖北武昌的卧铺列车开启我的江城武汉三日之行。至此,诗仙李白所提及的三座城市我都留下了印迹。

九月二十一日早晨六时四十分,列车抵达了武昌火车站,回忆十年前(二〇〇八年)的今天,我正在西部省份四川省的都江堰和青城山旅行,今日则开启中部湖北省的武汉三日之旅。武汉是我成年以来继成都、杭州、南京、哈尔滨、台北、西安、南昌、合肥、长沙之后到访的中国第十个省会城市。

早晨的武昌,秋风习习,从武昌火车站到我所预订的汉口火车站附近的旅馆虽有地铁,但为了观赏武汉市容市貌,我特地选择乘坐10路公交车前往旅馆,在巴士行进过程中,透过车窗,意外地看到了俞伯牙钟子期相约的古琴台,于是临时决定今日下午就前往游览。不知不觉,约一小时后,我抵达汉口火车站。

之所以此时选择来武汉,不光是旅游,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定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我的已故忘年交王恩禧老师的追思会告别仪式将在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时半(墨尔本时间)在墨尔本斯普林韦尔墓园博伊德教堂举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随着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利,王老师随同家人从汉口前往台湾。在王老师离开大陆的城市汉口,我将和墨尔本同步,为王老师做追思礼拜告别,我想也具有特别的意义吧。

中午游览完第一站中国最美大学武汉大学后,在武大附近的餐馆吃了中饭后,我随即搭巴士前往坐落于汉阳区的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区龟山西面、月湖南侧,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琴台建于北宋,后屡遭损毁。清嘉庆初年重建古琴台。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经已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看了园内相关文字介绍得知,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规模须然不大,但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到了古琴台门口,雄伟的大门上方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古琴台。大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只石麒麟,好像在守护着古琴台,向人们诉说着伯牙和子期对音乐的感知与寄托之知音友谊。一对石麒麟不禁使我回想起二〇一六年十月参观过的合肥李鸿章故居,其门口也有一对守卫者,不过那儿是一对威武的石狮。

来武汉之前,我印象中以为古琴台是在高山流水背景环境下的一个亭台,没想到,这里并无高山,亦无流水,而是一座特意修筑的白墙黑瓦屋。花15元门票进入后,发现里面游客并不多,可能是因为临近黄昏的缘故,这样的游览质量定必会很高。

漫步于琴台院内,处处可见翠竹摇风,景致幽清。园内还有若隐若现的古乐《高山流水》的曲子,时而铮铮,时而淙淙,在耳畔萦绕不断,令人感觉置身世外,飘然若仙。据说《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我想,不知那神秘的外星球生物听了这个曲子,会不会也有“知音”之感呢?

琴台园内有一个小型“蜡像馆”,馆前的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馆内陈设是根据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加以塑造的,包括“赴楚还乡”“子期听琴”“高山流水”“摔琴谢知音”几组蜡像,生动再现了“高山流水”的场面。

往右边小门进入,则是清朝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在黄昏余晖下金光闪闪,其用阴阳笔法镌刻而成,洒脱而大气,他借用佛语“心心相印”表达了对时任两江总督陶澍的肯定。

旁边是“伯牙抚琴”的石雕,设有小凳,游人有若有雅兴可坐在旁边“倾听”松声阵阵,那琴声也会自远方飘来呢。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上题“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其笔力之深,就像是米芾在向这一对知音致敬,也是古琴台的镇台之宝。

再往前便是琴堂,是一栋四周回廊,砖木架屋的殿堂,釉瓦盖顶,彩画精致,金碧辉煌。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字,格外风流潇洒。该殿堂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掩映于一颗“知音”古树之后,“知音”树从中间一分为二,就像两个人合抱在一起,大殿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古朴美丽,蓝天之下,余晖之中,墨色的屋顶画出流畅的线条,与高大遒劲的“知音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堂前庭院中有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遗址。台的中央刻有“琴台”二字的方碑,四周台壁上饰以连续浮雕,为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镌刻十分精美,形象生动逼真。

循着“高山流水”等古筝曲的琴音,我们走进大殿,原来,这里已经开辟成为古琴台博物馆。环视馆内,满屋的横幅立轴,“春秋列国”、“高山流水”、“梅兰竹菊”,浸透着墨的芳香馆内大堂右前方,一位老人正在播弄着古琴,在行走劳顿之后,这阵阵悠扬琴声,令人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纷繁复杂的情绪也顿时安静了下来。

最为可贵的是,琴台内处处可见诗文碑刻楹联,倍添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动水花连影,听琴月堕光。”“意伴高山,台上青天协韵;心随流水,琴边明月知音。”“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多情。”这些与“高山流水”暗暗相谐的句子,给这一处幽静的园林更添几分诗情,令人回味无穷。

此刻,站在古琴台前,看着伯牙抚琴的雕像,一瞬间仿佛穿越时空跨越千年,伯牙与子期的相谈甚欢、忍痛惜别至最后的生死相隔,这段失落的历史如同画卷一般缓缓展开,又消逝在如今匆匆的朦胧烟云之中了。

短暂的游览终于要挥手说再见,这里的苍松翠柏,这里的石刻碑文,这里的园林大殿,这里的悠扬琴音,我们都将储存在记忆之中作为美好的怀想。在二〇二〇年这个非常时期,我与武汉人民一道,与湖北人民一道,共克时艰,我要对武汉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再说一声:“武汉加油!”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说一声:“中国加油!”(完)

作者写于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修改于二〇二〇年二月九日上午上海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千年等一回之武汉初印象
站长Winter武汉昙华林印象图辑
站长Winter武汉古琴台之游图辑

推荐阅读
山城重庆之旅--桂园篇
无锡荣氏梅园赏梅记
游无锡东林书院
访无锡钱钟书故居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金山传奇篇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读者点评

编者按:如果您也想发表对本文的看法或感想,欢迎发电子邮件给我们。谢谢!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s © 1999-2020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