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 | 冬冬看世界 | 精彩乐无穷 | 品味人生录 | 网路中间站 | 站点超链接 | 

     

千年等一回之遊武漢古琴台記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0-02-09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此詩中的“江城”,就是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是因此詩武漢自古稱為“江城”。

--題記

自二〇一五年西安、二〇一七年長沙之旅後,今年九月二十日晚我踏上了開往湖北武昌的臥鋪列車開啟我的江城武漢三日之行。至此,詩仙李白所提及的三座城市我都留下了印跡。

九月二十一日早晨六時四十分,列車抵達了武昌火車站,回憶十年前(二〇〇八年)的今天,我正在西部省份四川省的都江堰和青城山旅行,今日則開啟中部湖北省的武漢三日之旅。武漢是我成年以來繼成都、杭州、南京、哈爾濱、臺北、西安、南昌、合肥、長沙之後到訪的中國第十個省會城市。

早晨的武昌,秋風習習,從武昌火車站到我所預訂的漢口火車站附近的旅館雖有地鐵,但為了觀賞武漢市容市貌,我特地選擇乘坐10路公車前往旅館,在巴士行進過程中,透過車窗,意外地看到了俞伯牙鐘子期相約的古琴台,於是臨時決定今日下午就前往遊覽。不知不覺,約一小時後,我抵達漢口火車站。

之所以此時選擇來武漢,不光是旅遊,另一個原因是,目前定居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我的已故忘年交王恩禧老師的追思會告別儀式將在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半(墨爾本時間)在墨爾本斯普林韋爾墓園博伊德教堂舉行,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隨著國民政府在內戰中失利,王老師隨同家人從漢口前往臺灣。在王老師離開大陸的城市漢口,我將和墨爾本同步,為王老師做追思禮拜告別,我想也具有特別的意義吧。

中午遊覽完第一站中國最美大學武漢大學後,在武大附近的餐館吃了中飯後,我隨即搭巴士前往坐落于漢陽區的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於漢陽區龜山西面、月湖南側,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古琴台建於北宋,後屢遭損毀。清嘉慶初年重建古琴台。

據《呂氏春秋》、《列子》等記載,俞伯牙于該處偶遇鐘子期,彈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視子期為知音,並相約一年後重臨此地。不料,一年後伯牙依約回來,卻得知子期經已病故,伯牙悲痛之餘,從此不復鼓琴。看了園內相關文字介紹得知,古琴台建築群占地約15畝,除殿堂主建築外,還有庭院、林園、花壇、茶室等,規模須然不大,但佈局精巧、層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為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台,約20平方米,相傳為伯牙撫琴之處。

到了古琴台門口,雄偉的大門上方寫著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古琴台。大門左右兩邊各有一隻石麒麟,好像在守護著古琴台,向人們訴說著伯牙和子期對音樂的感知與寄託之知音友誼。一對石麒麟不禁使我回想起二〇一六年十月參觀過的合肥李鴻章故居,其門口也有一對守衛者,不過那兒是一對威武的石獅。

來武漢之前,我印象中以為古琴台是在高山流水背景環境下的一個亭台,沒想到,這裡並無高山,亦無流水,而是一座特意修築的白牆黑瓦屋。花15元門票進入後,發現裡面遊客並不多,可能是因為臨近黃昏的緣故,這樣的遊覽品質定必會很高。

漫步於琴台院內,處處可見翠竹搖風,景致幽清。園內還有若隱若現的古樂《高山流水》的曲子,時而錚錚,時而淙淙,在耳畔縈繞不斷,令人感覺置身世外,飄然若仙。據說《高山流水》一曲,被錄入美國“航太者”號太空船上攜帶的一張鍍金唱片上,於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發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播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資訊。我想,不知那神秘的外星球生物聽了這個曲子,會不會也有“知音”之感呢?

琴台園內有一個小型“蠟像館”,館前的大門兩側有一幅對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撫琴”,館內陳設是根據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加以塑造的,包括“赴楚還鄉”“子期聽琴”“高山流水”“摔琴謝知音”幾組蠟像,生動再現了“高山流水”的場面。

往右邊小門進入,則是清朝道光皇帝禦書“印心石屋”照壁,在黃昏餘暉下金光閃閃,其用陰陽筆法鐫刻而成,灑脫而大氣,他借用佛語“心心相印”表達了對時任兩江總督陶澍的肯定。

旁邊是“伯牙撫琴”的石雕,設有小凳,遊人有若有雅興可坐在旁邊“傾聽”松聲陣陣,那琴聲也會自遠方飄來呢。

照壁東側有一小門,上題“琴台”二字,據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其筆力之深,就像是米芾在向這一對知音致敬,也是古琴台的鎮台之寶。

再往前便是琴堂,是一棟四周回廊,磚木架屋的殿堂,釉瓦蓋頂,彩畫精緻,金碧輝煌。簷下匾額上書“高山流水”四字,格外風流瀟灑。該殿堂建于清朝嘉慶年間,掩映於一顆“知音”古樹之後,“知音”樹從中間一分為二,就像兩個人合抱在一起,大殿在黃昏時分顯得格外古樸美麗,藍天之下,餘暉之中,墨色的屋頂畫出流暢的線條,與高大遒勁的“知音樹”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堂前庭院中有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台,傳為伯牙撫琴遺址。台的中央刻有“琴台”二字的方碑,四周台壁上飾以連續浮雕,為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鐫刻十分精美,形象生動逼真。

循著“高山流水”等古箏曲的琴音,我們走進大殿,原來,這裡已經開闢成為古琴台博物館。環視館內,滿屋的橫幅立軸,“春秋列國”、“高山流水”、“梅蘭竹菊”,浸透著墨的芳香,館內大堂右前方,一位老人正在播弄著古琴,在行走勞頓之後,這陣陣悠揚琴聲,令人有“如聽仙樂耳暫明”的感覺,紛繁複雜的情緒也頓時安靜了下來。

最為可貴的是,琴台內處處可見詩文碑刻楹聯,倍添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動水花連影,聽琴月墮光。”“意伴高山,臺上青天協韻;心隨流水,琴邊明月知音。”“清風明月本無價,流水高山自多情。”這些與“高山流水”暗暗相諧的句子,給這一處幽靜的園林更添幾分詩情,令人回味無窮。

此刻,站在古琴台前,看著伯牙撫琴的雕像,一瞬間仿佛穿越時空跨越千年,伯牙與子期的相談甚歡、忍痛惜別至最後的生死相隔,這段失落的歷史如同畫卷一般緩緩展開,又消逝在如今匆匆的朦朧煙雲之中了。

短暫的遊覽終於要揮手說再見,這裡的蒼松翠柏,這裡的石刻碑文,這裡的園林大殿,這裡的悠揚琴音,我們都將儲存在記憶之中作為美好的懷想。在二〇二〇年這個非常時期,我與武漢人民一道,與湖北人民一道,共克時艱,我要對武漢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再說一聲:“武漢加油!”對我們偉大的祖國說一聲:“中國加油!”(完)

作者寫于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修改於二〇二〇年二月九日上午上海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千年等一回之武汉初印象
站长Winter武汉昙华林印象图辑
站长Winter武汉古琴台之游图辑
 

推荐阅读
无锡荣氏梅园赏梅记
游无锡东林书院
访无锡钱钟书故居

山城重庆之旅--桂园篇
无锡荣氏梅园赏梅记
游无锡东林书院
访无锡钱钟书故居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金山传奇篇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读者点评

编者按:如果您也想发表对本文的看法或感想,欢迎发电子邮件给我们。谢谢!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s © 1999-2020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