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络中间站|站点超链接|留言评论|Patreon会员频道|爱发电会员频道|

2022·上海抗疫之七
敢问路在何方?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2-05-01

家中墙上的日历翻到了五月,今天是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满月的日子,也是小区封控管理第三十七天,居家工作第三十九天。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同历往年一样,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例常加班。两年前的今天,加班结束回到家当晚写了一篇《你好,五月》。我想,今年的五一是非常特殊的日子,必须留下一些文字记录一下。

可能是受工作习惯的影响,今天我统计了一下自封控以来我做核酸和抗原次数。从三月十九日起至今,我一共做了十七次核酸检测,十次抗原。其中四月份共十三次,可以戏称为“我的核酸月”。最让我搞不明白的是四月三十日上午做的那次核酸,今天上午做的核酸当天傍晚结果就出来了,但昨天的结果截至本文撰写完成时还未出结果,真是咄咄怪事!反正,核酸检测大数据系统出问题也不是第一次了!

说到怪事,更怪的要数先行先试的浦东新区的“硬隔离”(Hard Isolation)了。什么是“硬隔离”?自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也为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贡献了不少新词汇,什么“精准防控”、“科学防疫”、“全域静态管理”以及“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区等等。硬隔离的防疫手段没有最硬,只有更硬!上海俨然已经变成一座孤岛,难道还要把居民变成笼中的困兽吗?让上海变成世界上最大动物园吗?如此封控,发生火灾怎么办?正如一位居住在徐汇区永康路大半辈子病痛难忍的老先生和居委工作人员的电话中那句“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此刻,我突然想到中国知名演员柳云龙出演的谍战剧《血色迷雾》(又名“谍雾重重”)第一集开篇的一句旁白:“有的城市一生只能来一次,有的城市还没有离开却想着再来。这样的城市,就是上海。”估计眼下的上海,来过上海的人们不会再想着来了,没来过上海的更不想着来了吧!

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在上海生活的法国人杜米尼克(Dominique)对记者说,“四月初我收到一箱被解冻的冷冻鱼以及坏掉的白菜,我们都丢了”。另一位旅居上海的法国人亨利(Henri)接受法国“解放报”采访,在清零政策下,“已约一个月无法出家门,只开门几秒钟在走廊放垃圾,电子侦测就会通知警卫。大楼大门也被锁和木条封住。若失火,根本逃不出去”。亨利告诉记者,“即使要继续缴房租跟拿不回押金也没关系。我们要永远离开中国,可以的话明天就走”。

在上海封控期间,因严格的防控导致的次生灾害频传,保供物资无法送达、“买菜难”让上海人饿肚子,以及“一刀切”的“应收尽收”政策,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上海人开始拜起张爱玲,并称她为“跑路天后”,遥想她当年若不“润”(Run的中文谐音,在上海封控期间成为爆红字),命运将会如何呢?

除了张爱玲这位知名女性作家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名叫“早见Hayami”的女生的博客。她在2016年一篇博文《为什么我不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写到:“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别人整理,与其他人的文章放在一起互补并引用。”我现在用引用一下她的文章《我在方舱,看见老人们的孤岛求生》中的一段吧!

“4月9日早上醒来,抗原自测两道杠,核酸显示复核,健康码变红。阳性朋友看了直摇头,说「准备行李吧」(去方舱)。我在阳了10天转阴之后,也上了那一批的转运名单。居委发微信和我说,没办法,临时收到的命令,连残疾人都要运走。“连残疾人都要运走”,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六个字里面背后意味着什么。直到我们亲自来到方舱,亲眼目睹了95岁刚做完肿瘤手术的人、中风推着轮椅上不了厕所的人、四肢抽搐的重度瘫痪者、只能躺在床上无法站立的人、因为缺药失去意识变失明的人......我们不能闭起眼睛假装真实的世界不存在,我们必须去看见和听见,在一个又一个四字政策里面,一串又一串冰冷数字后面。那些被漠视的生命,被忽视的个体,被无视的尊严。”

--早见Hayami

这就是上海!

《蝙蝠侠》作者比尔·芬格有一句话:“没有一座城市是永恒的,即使是哥谭市。他们被封在一个大盒子里,在盒子里活着,在盒子里购物,在盒子里死去,像个机器人,这就是他们想要的,难怪这座城市疯了。”

再过二十七天,就是上海解放七十三周年纪念日。我想那一天,上海应该恢复往常了吧!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我也不知道五月二十七日那天会是怎样? 敢问上海何时能解封?敢问路在何方?(完)

作者写于二〇二二年五月一日,完稿于五月二日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上海抗疫之六:再战明天
上海抗疫之五:并肩同行
上海抗疫之四:人间大爱
上海抗疫之三:决战上海滩天地有情
上海抗疫之二:从“足不出沪”到“足不出户”
上海抗疫之一:创造晴天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hayami's blog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国药、科兴挡不住新冠肺炎 明镜周刊:中国考虑进口BNT疫苗
上海疫情:苹果在华代工厂停产,分析忧影响全球iPhone供应
上海清零 日本领事:日企撑不住了考虑转移
上海封城一个月:官方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 如何解除危机
上海民调:半数外国人准备离开 还有四成待定
上海疫情:牛津大学教授陈铮鸣谈感染数为何居高不下,如何理解超高的无症状比例?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Copyrights © 1999-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phoenixtvnews@proton.me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