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络中间站|站点超链接|留言评论|

青苹果的滋味--《人在旅途》散文集代序

作者:惜珍 更新时间:2020-11-19

两年前,我在上海徐家汇大修道院参加《建筑是可以阅读的》直播,现场活动结束后,有一位年轻人走到我面前和我交流他对建筑的看法,他说他叫王冬。当时,王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枚青苹果,天然、干净、爽脆,略带些稚嫰。这让我记住了这位80后小伙子。之后,我在杨浦、虹口、海派文化中心所作的讲座中又看到了王冬的身影。每次,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听,仔细地做笔记,结束后也一定会留下来和我交流自己的看法。

从短暂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王冬是新上海人。他从小在淮河之滨皖北水乡安徽五河县成长和生活,千禧年七月,因知青子女政策,18岁的王冬回上海参加高考,考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澳合作商务英语专业,三年后毕业又进入复旦大学英语(商务)专业学习两年,二〇〇六年开始进入外企银行工作。每天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对于性格外向热情的王冬自然是不满足的,他的激情需要释放。从小爱好文学的王冬便把业余时间全都倾洒在写作上,他频繁地参加各类读书会、文化讲座等,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王冬喜欢独自行走,他说这样可以随心所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在他看来,旅行是暂时告别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在行走的过程中,王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就像他曾经在自己的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中所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记者这个身份就像是一种特权,也是一种魔法,让陌生人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打开,像打开一扇窗一样,让人们窥见里面的风景。“通过和各种各样普通人的接触,让王冬开阔了眼界。他从此迷上了旅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王冬的生命常态。每次旅行归来,他一定会写游记,用文字记录下旅途的所见所闻。这些游记写得朴质真实,而且很有画面感,犹如一幅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如写郭沫若故居里的“妈妈树”,他写道:银杏树“金黄灿灿的树叶在枝头迎着秋阳散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郭沫若喜欢银杏树,因为他觉得银杏的树干端正挺劲、独立不倚,它美,却美得低调。那为什么“妈妈树”最特别呢?因为它有着不寻常的故事。”然后笔锋一转,就自然转入“妈妈树”的故事。又如在参观恭王府时,他又把恭王府和北京的“王府文化”联系起来,他感悟到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

二〇一三年,王冬第一次到香港旅行,五天里独自逛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他最喜欢的是庙街,他用心感受庙街夜市的文化,“逛逛这里的地摊,即便不买东西,单是用鼻子嗅一下那满街满巷的市井味道,就很满足。”闲逛中,他随意地拍下在街边挑选物品的人,他从那些表情和面孔中发现了这座城市更真实的一面。在灯火阑珊处弥漫着的暧昧气氛,那是跟生活有关的。二〇一四年,王冬第一次来到台湾,去逛了士林夜市,除了很多新奇的小吃,他还发现每个店家都会主动向路人打招呼,好热情,就像台湾的天气一样,处处充满着温暖和惊喜。在台湾的整个行程中王冬都在思考,为什么台湾人可以用一种“慢活”的方式面对生活。王冬这种心灵感悟,已远远超出单纯的观景了。二〇一八年夏天,王冬来到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林森路200号的私立精诚中学,来寻找和体验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青春时代那纯真的感动,那是他第三次来到台湾。他写道:“当踏进校门的那一刻,我仿佛跟随着时光隧道也回到了学生时代,干净整洁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宽阔活力的操场······这些也是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场景。”

王冬说:“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过旅行,每走过一步,总会留下痕迹。”因此,他用文字记录下旅行中的记忆和见闻。他渴望能够寻觅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来重温历史,感受历史,体味历史,以此温暖自己的人文情怀。旅行改变了王冬的气质,让他的目光变得深远。这本书里,收入了王冬的许多旅行文章,他描述景物细致,独特,读者跟随他的脚步可以领略到许多别样的风景。新冠病毒肆虐后,王冬停止了外出的脚步。四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王冬在公司附近的陆家嘴金融城中心绿地,看着早春期间复苏的花花草草,感悟到对于病痛能治愈的从来不都是药,是希望。他为那些冲在疫情第一线的白衣天使讴歌,愿更多的天使在人间,愿更多的希望在人间,该文还荣获2020·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二等奖。接着又写了“上海记疫之二”《激情·距离”》、“上海记疫之三”《遗忘VS重视》、“上海记疫之四”《你好,五月》,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疫情期间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除了写旅行,王冬的书里还写了许多他眼中的五彩斑斓世界,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尤其是他写的《“上海银行”的前世今生》和《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很具有可看性,那得益于他在那两个银行工作过的亲身体验。大学毕业后,王冬进入香港恒生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工作,这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每天早晨迎着朝阳步入陆家嘴地区,遥望着环绕在周围的高楼大厦,他总会油然而生一种豪放之情。上海滋养着这位来自皖北的年轻人,他开始用笔记录下他的生命印痕,梳理各种社会关系,借此获得融入世界的能量。

许多年过去了,王冬的一篇篇文稿垒叠成了这本书,细细捧读之间,可以感觉到作者那颗跃动着的心,这些文字是他行走的足迹,也是他生命的印痕。全书文笔流畅,视角独特,内涵丰富,体现出一位新上海人满满的赤子情怀。这是王冬出版的第一本书,就像他本人给我的印象一样,犹如一枚青苹果,青涩中自有一种天然去雕饰之美,不经意间显示出了他的才华和功力。融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炉是该书的特色之一,读者从中可以获得阅读的愉悦和享受。(完)

写于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常泰文化之旅之泰州梅园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曾园·赵园篇
常泰文化之旅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台湾桃园大溪经国纪念馆参观记
台湾眷村的前世今生--马祖新村眷村文创园区参观记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s © 1999-2021
Email: writerwinter@yandex.com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