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注定一场旅程的开启。二〇二〇年是不寻常的一个年度,包括上帝也没能料到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会横扫全球。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都已陆续复工复产和复学,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常态化阶段,我也开启了“常(熟)泰(州)”之旅。
--题记
为什么会选择常熟和泰州之旅呢?说起来也很巧,今年由于疫情,我写了几篇与疫情有关的文章意外地获得了“青年作家网”和“中国散文网”举办的征文比赛的奖项。正因如此,我有幸了结识了“青年作家网”一位妈妈级的签约女作家,她的笔名叫“卡兰诺”,来自浙江杭州,我称呼她“卡卡姐”。通过与“卡卡姐”交流,我得知她要去常熟市图书馆参加“一意在书”阅读快闪活动。于是,我遂决定九月中旬休年假前往常熟旅游。
昨日中午抵达常熟还是阳光灿烂,今天一早起来,透过旅馆的窗向外望去,天空灰蒙蒙,这淅沥沥的秋雨似乎短时间内不会有停歇的迹象。今天上午我安排游览合二为一的曾园·赵园。俗话说得好:“有水便是才啊!”在雨中游览江南园林的景致,自古至今,相信我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
曾园,原名虚廓园,别称“曾家花园”,始建于清末,位于常熟古城区九万圩,与赵园相邻。是晚清著名小说家、翻译家曾朴的故居。清同光年间曾朴之父曾之撰在明万历间钱氏小辋(wǎng)川遗址上构建。全园以清池为中心,借山取景,园内各处都能看到虞山与辛峰亭及其在池中倒影,被誉为“山色湖光共一园”。环池假山,起伏有致,周布“莲花世界”、“寿而康室”、“归耕课读庐”、“君子长春室”、“琼玉楼”、“邀日轩”等景观。东南湖石假山“小有天”、“妙有”堆砌奇巧,建筑别具匠心,为江南古典名园之一。
对“小辋川”这个名称感到不解,百度了一下,原来“辋川”是个地名,现是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因辋河水流潺湲,波纹旋转如辋,故名辋川。辋川在历史上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唐朝大诗人王维购得此处后,他依据辋川的山水形势植花木、堆奇石、筑造亭台阁榭,建起了20处景观,把20余里长的辋川山谷,修造成兼具耕、牧、渔、樵的综合性园林胜地。王维为二十处景观写了二十首诗,称“辋川集”,使辋川成为田园山水美景的代名词。取名小辋川我想就是寓意这里的美景媲美辋川吧!
曾园也是常熟古城区的赏荷绝佳处,被誉为“曾园荷香”,也是虞山十八景之一。看到池塘内那么多荷叶,第一反应我想到了浙江南浔古镇的“小莲庄”(刘园),两者真得可以PK。园内游客寥寥无几,我背着包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拿着手机,随时捕捉荷花池内的美景。此时此刻,我觉得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园内池塘莲叶田田,荷花亭亭,水光潋滟,清芬荡漾,尤其是在今日秋雨的笼罩下,雨珠落浮在荷叶上,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在灰暗的光线下银光闪闪,荷叶随风摇曳,雨珠也顺势自然滑入荷塘之中。傍水而建的亭台廊檐古朴典雅,与水光、天色、荷香相映成趣,风光如诗如画,让我陶醉在这缠绵的秋雨之中,流连于清凉宜人的“莲花世界”。
曾园内有曾朴纪念馆,进馆了解和学习一下曾园的主人曾朴。曾朴,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生于江苏常熟,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1892年入京应试,试卷被污而落第。父亲为其曾捐官内阁中书,也因为岳父汪鸣銮的缘故,常出入当时户部尚书翁同龢之门,也是洪钧的座上客,有文名。其人生性敏感、热心国事,认为法文为外交必用,故1894年入京师同文馆学习法文。1897年赴上海办实业,与维新派的谭嗣同、林旭、杨深秀等人往来,参与维新变法筹措活动。戊戌事败,因回乡办理父亲墓葬之事不在京,未受牵连。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到上海编辑《女子世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徐念慈等人创立小说林书社,成为介绍法国文学之先驱,翻译雨果、左拉、福楼拜等人的名著;同年接金松岑原作六卷,开始续撰《孽海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小说林社发行《小说林月刊》,同年清廷将残杀秋瑾的浙江巡抚张曾扬调任江苏主政,曾朴带头驱张,迫使清廷收回成命,改调张赴陕西。宣统元年(1909年),进入两江总督端方府为幕僚。
辛亥革命爆发,江苏宣告独立,被选为江苏临时议会议员,袁世凯称帝后,与蔡锷等人密切往来,资助陈其美反袁活动,曾任省官产处长,财政厅长,政务厅长。1927年与长子曾虚白在上海开设“法式沙龙”的真美善书店,创办《真美善》杂志,续写《孽海花》,主张反封建,同情革命,被认为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1931年,《真美善》杂志停刊。居常熟虚廓园,种花为遣。1935年病逝。曾朴共育有五子,分别为曾虚白、曾耀仲、曾光叔、曾叔懋与曾熹。
“小辋川”遗址的另一部分赵园,初名水壶园,又名水吾园。清同治、光绪年间,阳湖(今常州)赵烈文寓居常熟购得此园,题门额“静圃”。民国后园归常州武进盛宣怀。盛病逝后,盛母又将园捐予常州天宁寺为其下院,更名为宁静莲社。
赵烈文,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逝于光绪二十年(1894)。他留下的200多万字的《能静居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太平天国史的重要史料。他曾在日记里精准地预言了清朝五十年后灭亡的全过程,而誉其为“天才般的预言家”。
雨中的曾园赵园虽有一番别样的景致,不知道阳光灿烂的园景又是如何呢?(完)
作者写于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八日,修改于二十九日晚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站长原创作品推荐
▲常泰文化之旅泰州望海楼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梁祝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天一阁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中城往事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台湾桃园大溪经国纪念馆参观记
▲台湾眷村的前世今生--马祖新村眷村文创园区参观记
推荐阅读
▲上海抗疫之六:再战明天
▲上海抗疫之五:并肩同行
▲上海抗疫之四:人间大爱
▲上海抗疫之三:决战上海滩天地有情
▲上海抗疫之二:从“足不出沪”到“足不出户”
▲上海抗疫之一:创造晴天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