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每個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就註定一場旅程的開啟。二〇二〇年是不尋常的一個年度,包括上帝也沒能料到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疫情會橫掃全球。在党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地都已陸續復工複產和複學,疫情防控工作進入了常態化階段,我也開啟了“常(熟)泰(州)”之旅。
--題記
為什麼會選擇常熟和泰州之旅呢?說起來也很巧,今年由於疫情,我寫了幾篇與疫情有關的文章意外地獲得了“青年作家網”和“中國散文網”舉辦的徵文比賽的獎項。正因如此,我有幸了結識了“青年作家網”一位媽媽級的簽約女作家,她的筆名叫“卡蘭諾”,來自浙江杭州,我稱呼她“卡卡姐”。通過與“卡卡姐”交流,我得知她要去常熟市圖書館參加“一意在書”閱讀快閃活動。於是,我遂決定九月中旬休年假前往常熟旅遊。
昨日中午抵達常熟還是陽光燦爛,今天一早起來,透過旅館的窗向外望去,天空灰濛濛,這淅瀝瀝的秋雨似乎短時間內不會有停歇的跡象。今天上午我安排遊覽合二為一的曾園·趙園。俗話說得好:“有水便是才啊!”在雨中遊覽江南園林的景致,自古至今,相信我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
曾園,原名虛廓園,別稱“曾家花園”,始建於清末,位於常熟古城區九萬圩,與趙園相鄰。是晚清著名小說家、翻譯家曾朴的故居。清同光年間曾朴之父曾之撰在明萬曆間錢氏小輞(wǎng)川遺址上構建。全園以清池為中心,借山取景,園內各處都能看到虞山與辛峰亭及其在池中倒影,被譽為“山色湖光共一園”。環池假山,起伏有致,周布“蓮花世界”、“壽而康室”、“歸耕課讀廬”、“君子長春室”、“瓊玉樓”、“邀日軒”等景觀。東南湖石假山“小有天”、“妙有”堆砌奇巧,建築別具匠心,為江南古典名園之一。
對“小輞川”這個名稱感到不解,百度了一下,原來“輞川”是個地名,現是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輞川鎮。這裡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佈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因輞河水流潺湲,波紋旋轉如輞,故名輞川。輞川在歷史上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心醉神馳的風景勝地。唐朝大詩人王維購得此處後,他依據輞川的山水形勢植花木、堆奇石、築造亭台閣榭,建起了20處景觀,把20餘裡長的輞川山谷,修造成兼具耕、牧、漁、樵的綜合性園林勝地。王維為二十處景觀寫了二十首詩,稱“輞川集”,使輞川成為田園山水美景的代名詞。取名小輞川我想就是寓意這裡的美景媲美輞川吧!
曾園也是常熟古城區的賞荷絕佳處,被譽為“曾園荷香”,也是虞山十八景之一。看到池塘內那麼多荷葉,第一反應我想到了浙江南潯古鎮的“小蓮莊”(劉園),兩者真得可以PK。園內遊客寥寥無幾,我背著包一手撐著雨傘,一手拿著手機,隨時捕捉荷花池內的美景。此時此刻,我覺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園內池塘蓮葉田田,荷花亭亭,水光瀲灩,清芬蕩漾,尤其是在今日秋雨的籠罩下,雨珠落浮在荷葉上,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在灰暗的光線下銀光閃閃,荷葉隨風搖曳,雨珠也順勢自然滑入荷塘之中。傍水而建的亭台廊簷古樸典雅,與水光、天色、荷香相映成趣,風光如詩如畫,讓我陶醉在這纏綿的秋雨之中,流連于清涼宜人的“蓮花世界”。
曾園內有曾樸紀念館,進館瞭解和學習一下曾園的主人曾朴。曾朴,字孟朴,筆名東亞病夫,生於江蘇常熟,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1892年入京應試,試卷被汙而落第。父親為其曾捐官內閣中書,也因為岳父汪鳴鑾的緣故,常出入當時戶部尚書翁同龢之門,也是洪鈞的座上客,有文名。其人生性敏感、熱心國事,認為法文為外交必用,故1894年入京師同文館學習法文。1897年赴上海辦實業,與維新派的譚嗣同、林旭、楊深秀等人往來,參與維新變法籌措活動。戊戌事敗,因回鄉辦理父親墓葬之事不在京,未受牽連。
光緒三十年(1904年),到上海編輯《女子世界》,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與徐念慈等人創立小說林書社,成為介紹法國文學之先驅,翻譯雨果、左拉、福樓拜等人的名著;同年接金松岑原作六卷,開始續撰《孽海花》。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小說林社發行《小說林月刊》,同年清廷將殘殺秋瑾的浙江巡撫張曾揚調任江蘇主政,曾朴帶頭驅張,迫使清廷收回成命,改調張赴陝西。宣統元年(1909年),進入兩江總督端方府為幕僚。
辛亥革命爆發,江蘇宣告獨立,被選為江蘇臨時議會議員,袁世凱稱帝后,與蔡鍔等人密切往來,資助陳其美反袁活動,曾任省官產處長,財政廳長,政務廳長。1927年與長子曾虛白在上海開設“法式沙龍”的真美善書店,創辦《真美善》雜誌,續寫《孽海花》,主張反封建,同情革命,被認為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1931年,《真美善》雜誌停刊。居常熟虛廓園,種花為遣。1935年病逝。曾樸共育有五子,分別為曾虛白、曾耀仲、曾光叔、曾叔懋與曾熹。
“小輞川”遺址的另一部分趙園,初名水壺園,又名水吾園。清同治、光緒年間,陽湖(今常州)趙烈文寓居常熟購得此園,題門額“靜圃”。民國後園歸常州武進盛宣懷。盛病逝後,盛母又將園捐予常州天寧寺為其下院,更名為寧靜蓮社。
趙烈文,生於道光十二年(1832),逝於光緒二十年(1894)。他留下的200多萬字的《能靜居日記》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特別是太平天國史的重要史料。他曾在日記裡精准地預言了清朝五十年後滅亡的全過程,而譽其為“天才般的預言家”。
雨中的曾園趙園雖有一番別樣的景致,不知道陽光燦爛的園景又是如何呢?(完)
作者寫于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八日,修改於二十九日晚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站长原创作品推荐
▲常泰文化之旅泰州望海楼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梁祝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天一阁篇
▲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中城往事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台湾桃园大溪经国纪念馆参观记
▲台湾眷村的前世今生--马祖新村眷村文创园区参观记
推荐阅读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