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 | 冬冬看世界 | 精彩乐无穷 | 品味人生录 | 网路中间站 | 站点超链接 | 

     

同在藍天下 用心看臺灣--我的名字叫中國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0-02-20

話說旅行,有時候只是一種心情的釋放,好比沉在水底的魚兒,在雷雨到來之前感覺煩悶,迫切得想要到水面透一口氣。遠離一個城市,奔赴另外一個城市,無論這個城市給你好與壞的感覺,但不變的是,對於未知的風景,我們總是抱著憧憬和好奇。

民國一百零三年五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我第一次前往了寶島臺灣旅行。

五月十七日中午時分,我來到了大陸觀光客必來之代表性景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廣場西面有一座牌樓,牌樓上原來懸掛的是“大中至正”牌匾,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七日,陳水扁當局將懸掛了二十七年的“大中至正”牌匾拆除,換成了“自由廣場”。後來,國民黨再度執政,也沒有將其換回去,一直沿用至今。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從自由廣場的牌樓處,遠遠傳來中國大陸已故歌手高楓的成名曲《大中國》,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群國中生正在進行主題為“我們都是中國人”的舞臺表演,舞臺一側的飄空彩球懸掛著的橫幅標語上寫著“國人生命財產,兩岸共同捍衛。”“中國是我們兩岸共同的母親。”

舞臺旁邊的帳篷下一位坐著正在吃便當的中年男性主動與我搭話,向我簡單介紹了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從他口中獲悉,他們團隊每個週末都到這兒進行支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文宣活動,號召國人與中國大陸和平統一。他還贈送了我兩頂印有“我們都是中國人”藍色帽子以作紀念。後來從他的名片才得知,原來他是“中華統一促進黨”副黨主席。看來還是有少數臺灣民眾支援以“一國兩制”形式和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

在臺北,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臺北的街道名稱。就拿我住的臺北東姿商務旅館附近的地名來說吧!離旅館最近的捷運站叫“松江南京”車站,車站附近有松江路、長春路、四平街、吉林路等中國大陸省份名或城市名。

臺北這個城市,它是一張大大攤開的中國歷史地圖。地圖有多大?橫走十六公里,直走十七公里,就是一張兩百七十二平方公里大的地圖。

為什麼稱它“歷史地圖”?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歐洲版圖,就是一張“歷史地圖”,它裡頭的“奧匈帝國”,現在沒有了。臺北城這張街道大地圖上的中華民國,是一個時鐘停擺在民國三十八年的歷史地圖。

你把街道圖打開,靠過來,跟我一起看:以南北向的中山路、東西向的忠孝路畫出一個大的十字座標,分出上下左右四大塊,那麼左上那一區的街道,都以中國地理上的西北城市為名;左下一塊,就是中國的西南;右上那一區,是東北;右下,是東南。所以如果你熟悉中國地理,找“成都路”、“貴陽路”、“柳州街”嗎?往西南去吧。找“吉林路”、“遼寧街”、“長春路”嗎?一定在東北角。要去“寧波街”、“紹興路”嗎?你絕對不會往“西藏路”那頭去看。“涼州街”、“哈密街”、“蘭州路”、“迪化街”,嘿,猜猜她們在哪裡?

對國民黨的統治有反感的人,說,你看,打仗打敗了,逃到這個東南一隅的島上,便掏空了本地人的記憶,把中國地名強加在臺北城上,滿足自己“光復大陸”的虛幻想像,既可笑又可惡。

我一直也以為統治者把臺北變成一幅中國地圖,是民國三十八年的一個傷心烙印,失去了實體的萬里江山,就把這海角一隅畫出個夢裡江山吧,每日在這地圖上定來定去,相濡以沫,彼此取暖,也用來臥薪嚐膽,自勉自勵。

做了一點探索之後,我大吃一驚,哎呀,不是這樣的。你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竟然會錯。

原來,國民政府在日本戰敗以後,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就頒佈了“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要求各個地方政府在兩個月內把紀念日本人物,宣揚日本國威的街道名改正。學者還會提醒你,其實用“改名”來稱,是錯的,因為日本人的都市規劃不用街名,只有街廓名,所以民國三十四年光復以後,臺北的街名不是被“改名”,而是被“命名”。

新的命名的最高原則,就是要“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民國三十六年,是一個上海來的建築師,叫鄭定邦,奉命為臺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拿出一張中國地圖來,浮貼在臺北街道圖上,然後趴在上面把中國地圖上的地名依照東西南北的方位一條一條畫在臺北街道上。

鄭定邦又是哪兒來的靈感呢?

不奇怪,因為上海的街道,就是用中國省份和都市來命名的:南北縱向用省份,東西橫向用城市。河南路、江西路、浙江路、山東路會是直的,成都路、福州路、北京路、延安路會是橫的。當然,也有一些例外。

把整個中國地圖套在上海街道上的這個“靈感”,又是哪裡來的呢?

那更好玩了。一八六二年,英美租界合併成公共租界,各區的街道要改名,英美法幾路人馬各說各話,都要堅持保留自己的街名。英國領事麥華陀於是訂了“上海馬路命名備忘錄”,乾脆用中國地名來命名,以免白人內訌。上海街道,從此就是一張攤開的中國地圖。

讓我意外的是,甚至連“建國路”、“復興路”這種充滿政治含義的命名,都是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之後國民政府給上海街道的名稱,而不是為民國三十八年以後的臺北所量身訂做的。所以臺北城變成一張中國大地圖的時候,國民政府根本還不知道自己會失去中華民國的大陸江山。

地圖大大地張開著,而一切竟然是歷史的意外佈局: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政權崩潰而播遷臺灣島,以這個島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把“光復河山”變成此後最崇高的信條,而臺北的街道剛好以完整的“河山圖”攤開,承受了這個新的歷史命運到來。

當從我住的旅館走向松江南京捷運站,經過四平街時,我不禁回想起民國九十八年五月份的端午節,我的從小在臺北生活長大的忘年交,目前定居在澳洲墨爾本的前臺灣中國廣播公司主持人王恩禧老師在上海逗留期間,我陪同他乘坐上海地鐵八號線經過四平路站時,他突然興奮地跟我提起,四平這個地方,當年(民國三十五年)他父親作為國軍空軍飛行員駕駛先進美式轟炸機奉命對四平的共軍進行轟炸,造成共軍最大的傷亡,此戰也是國共在東北戰場的較量,共軍唯一慘敗的一場會戰。

據國軍的資料說,美式的強大炮火加上空軍的地毯式轟炸,估計有四萬共軍被炸死。國軍空軍低空丟擲一種殺傷力特別大的“麵包籃”,一次轟炸就造成共軍兩千人的傷亡。

四平街,在松江路和伊通街之間,短短幾百公尺,有一小段,滿是女人的服飾和珠寶店,周邊大樓裡上班的年輕女白領喜歡來這裡逛街。可能有的讀者不知道“四平街”這個中國城市在哪裡。我們把臺北街道圖放到旁邊,來看看中國東北地圖。

四平街雖然叫街,其實卻是個城市的名字。四平,在瀋陽和長春的中間,民國三十八年之前是遼北省的省會,三條鐵路的交叉點,既是交通樞紐,也是工業和軍事重鎮,有點像徐州、蚌埠一樣。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二十萬共軍對國軍二十八萬人,足足打了一個月,共軍潰敗逃往北邊的松花江。

一年以後,就是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像拔河一樣,共軍重整又打了回來,現在換成國軍要做“保衛戰”。再一次的血流成河。新聞記者們被邀請去看國軍勝利的“成果”,斷垣殘壁中黑煙縷縷,因為不是冬天,屍體的臭味彌漫所有的大街小巷。

回到臺北吧。四平街若是走到東邊盡頭,你會碰到遼寧街。遼寧啊?臺灣的孩子搖搖頭,不知道遼寧在哪裡。中國大陸的小學生卻能朗朗上口,說,“遼沈戰役是國共內戰中三大會戰之一;民國三十七年九月十二日開始,歷時五十二天。五十二天中,共軍在遼寧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大獲全勝,以傷亡六萬九千人的代價,殲滅國軍四十七萬人。”

在臺北,你可以感覺到中國的的存在,只不過,這個中國,是停留在西曆一九四九年,也就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完)

推荐阅读
无锡荣氏梅园赏梅记
游无锡东林书院
访无锡钱钟书故居
《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
《京口三弄》之赛珍珠故居篇
《京口三弄》之金山传奇篇

千年等一回之武汉初印象
千年等一回之游武汉古琴台记
站长Winter武汉昙华林印象图辑
站长Winter武汉古琴台之游图辑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尼军事合作
在台北当酒店小姐,不一定要很会喝酒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读者点评

编者按:如果您也想发表对本文的看法或感想,欢迎发电子邮件给我们。谢谢!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s © 1999-2020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