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心情很复杂,2个月虽然不长,却有着度日如年的感觉,这是作为每个上海人都有着的无奈,而这场与奥密克戎病毒的殊死搏斗,相信也深深给了所有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着的人留下永远铭心的记忆。
灾难面前人很渺小,一场疫情,让上海这座一直令人骄傲的城市瞬间变得陌生,昨天是我们小区整整被封了2个月,我第一次得到居委发的临时出入证,如饮甘饴。而走在这曾经熟悉的街道,昔日的繁华留下的只是铁丝栅栏,空无人烟,没有车辆,它寂静着沉睡着,2022年的春天它感觉不到温暖,春暖花开的场景。
疫情让无数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今2022我们却要为生存生活健康堪忧,疫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而无法上班,却给太多人带来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失业,很多民营企业背负不起沉重,没有业务扩展,企业要承担员工薪资,租金还有很多日常开支,虽然政策给到的是降税减免租金,可是员工的薪资呢,不少企业只能降低薪酬,或只发基础工资,甚至几个月不能发薪,但生活还得继续,只要企业不倒,大家彼此心中莫来头(川语,意思是虽然沮丧,心中仍然有希望)。
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上海加油,上海雄起。
曾经为上海这座城市建设奋斗的异乡人,带着几许无奈渐行渐远离去,即便是不舍,但也希望上海能挺住,有朝一日再相见。一场疫情让我看懂了人间情暖,即便是无奈,而朋友间邻里间的真情却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人,也暖了自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共同携手期待重新回归蓝天白云下。
上海——这座城市,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停留片刻,昔日我们疲于奔命,奔驰在每个人的生活场景中,在忙忙碌碌中无暇停下脚步去看一看它的宁静美丽,而此时此刻,我也是第一次有心,细数着那些错失的美丽。过去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欣赏那些邻里间互帮互助暖心的场景。
社会是个大家庭,而我们的社群也是一个家庭,大家有着共同的期盼,早日解封,我们失去了2022年最美丽的春天,却将最美丽的春景留在每个人的心间。前方的路依然泥泞,唯有心中有光,再难的路也不足为惧,回忆所有这一切也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走过困境,迎接辉煌。(完)
相关链接
●老钟(2019-12-21)
●2019-2020元旦川西之旅西行记(2020-02-08)
●记忆西藏(一)(2020-02-15)
●记忆西藏(二)(2020-02-15)
●记忆西藏(三)(2020-02-15)
●旧时的记忆(2020-04-04)
●冷暖人生(2020-04-27)
●人世间的清流(2020-05-14)
●云与雾(2020-05-16)
●山水情(2020-05-16)
注:如果您钟意作者的文章,请用微信(Wechat)APP扫描下方二维码打赏作者。

推荐链接
▲讲坛小记丨遇见惜珍——一位上海作家眼里的四川北路
▲海派女作家朱惜珍的家庭教育智慧
▲听作家朱惜珍讲衡山宾馆的前世今生
▲永不飘散的风情——谈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旧时的记忆(微信公众平台转载)
▲新书分享会|朱惜珍:发现武康路上的尘封往事!
▲海派作家朱惜珍为小学生讲授"万航渡路的故事"
▲作家朱惜珍:上海老洋房装点我的梦境,沪上旧风景铸就我的文字
▲2018年1月20号上海虹口图书馆现场讲座: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图辑
▲2018年05月19号上海虹口图书馆现场讲座:揭秘雍正皇帝继位之谜图辑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采虹书房读书会沈轶伦女士专场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采虹书房读书会刘常津先生专场
注:非本网站内容冬网概不负责,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