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络中间站|站点超链接|留言评论|Patreon会员频道|爱发电会员频道|

永远在路上
——
写给《人在旅途》的读后感

 

作者:张智高 更新时间:2023-12-10

我和海派金融作家王冬在网络上相识纯属一个偶然,记忆很清晰,二〇二二年的一天,在一次翻看手机时,看到我的文友刘思贤的微信公众号上刊发的一篇关于《人在旅途》一书的文章。随后,我和思贤取得联系,在她的引荐下,我和王冬互加了微信,从此以后,两颗为了文学而滚烫的心便连在了一起。我常年在新疆石油单位工作,王冬常年在上海金融行业工作,因为喜欢写作的原因,我们就这样相识了,能够认识王冬很荣幸。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王冬签名寄赠给我自己出版的书籍——《人在旅途》,这是一份从远在有东方明珠之称的魔都大上海到新疆塔里木的珍贵礼物。阅读之后,发现此书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故事真实、字字含情,而且全书足足有23万余字,让我的二〇二三年都在这本书的陪伴下走过,增添了很多乐趣,借助王冬的脚步和手中的笔观看了博大精深、色彩斑斓的中国。

首先要说一下新疆和上海的缘分,我和王冬从相识到慢慢相知,更加坚定了这两座城市之间的缘分。一九九八年,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克拉2气田,直接促成了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大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一条长达4,200公里的管道,把新疆塔里木生产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一条地下油气大动脉就这样诞生了。从二〇〇四年九月一日开始,塔里木油田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直达上海,一直到今天,已稳定供气近二十年,上海普通市民家庭用上来自新疆的天然气。

一条能源大动脉将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国家经济中心上海市连接在了一起。同样,因为喜欢文学和读书写作的原因,将我和王冬连接在了一起,这就叫缘分。

在品读《人在旅途》一书时,我的思维一直紧跟王冬的足迹,似乎一直在旅行中。在《上海记疫》系列作品中,王冬认真书写了战疫故事,文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对于病痛,包括疫情,能治愈的从来不是药,是希望。”

正如王冬所说,希望能够治愈很多药物治疗不了的疾病,特别是人心里和思想上的。看似平淡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不平淡,谁的生活不是一边含泪,又一边在努力奔跑,只要能看到希望,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向着目标前进一小步,我们就没有虚度这一天。

因为长期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原因,王冬特别在书中写到《“上海银行”的前世今生》《栉风沐雨的永隆银行》《外资银行的春天》等关于银行的文章。我是学石油干石油工作的,隔行如隔山,对于金融行业懂得很少,但借助《人在旅途》一书,让我逐渐了解了从上海到台湾,再到香港,两岸三地的“上海银行”见证了的家国的历史变迁,学到了很多银行知识。通过这些文字,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努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终目的都是向善向好的,为了脚下这片土地,为了新疆的社会长期稳定、长治久安和早日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阅读《人在旅途》一书,发现王冬是一个一直在路上行走的人,他不安于现状,有目标、有动力,肯钻研、肯思考,善总结、善记录,没有巨婴思维、躺平姿态和佛系人生,他坚持走到哪里、思考到哪里、写到哪里,似乎每一个地方都能让他有学不完、思不完、写不完的东西,他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特别是他在江南宁波、宝岛台湾等地旅行时写作的一系列游记,能读到他内心深藏的积极向上和刻苦求知精神。

在《秀美江南宁波记三部曲》中,王冬分别写了梁祝文化园篇、天一阁篇、中城往事篇,再到《京口三弄》之北固山篇、赛珍珠故居篇、金山传奇篇等多达十三篇游记,都是王冬根据自己实际旅行所思所想写作而成,让读者跟随着他的足迹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

《人在旅途》一书篇幅最多的是写宝岛台湾的内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台北这个城市,它是一张大大摊开的中国历史地图。地图有多大?横走16公里,直走17公里,就是一张272平方公里大的地图。”台北城这张街道地图上的中华民国,是一个时钟停摆在民国38年的历史地图。台北城是一幅中国地图,东南西北的每条街道用的是中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的城市命名,那是一九四五年光复以后,国民党政府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命名的。

我是一个西北人,出生在甘肃,工作在新疆,除了在四川上大学的几年时间,还有去过几次湖南株洲看望初恋,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大西北度过,看惯了西北地区的广袤无垠、高山大川和戈壁荒漠,对南方的绿树成荫、青山绿水和四季如春感到很难想象,甚至很难融入,更别说去宝岛台湾了。如今,走过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宝岛台湾迟早会回归祖国的怀抱,我也一定能实现在我们自己国家的领土上走走看看的愿望。

通过《人在旅途》,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关于宝岛台湾的细节知识,比如说台湾满大街“古早味”的招牌、士林夜市、“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日月潭、国立台湾大学、国立中正纪念堂、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国父纪念堂、“总统府”等,还有很多提到的台湾地名和著名景点,王冬对每一个景点都有很详细的介绍,读者会通过这本书对宝岛台湾有更详细地了解和理解,去品味宝岛台湾的深度和温度。

王冬赠送《人在旅途》一书将近一年时间了,因为平时公务繁杂和其它书籍要读等诸多原因,我把此书作为枕边书,每天晚上临睡前深读细品几页,希望通过这样细嚼慢咽的阅读能够对此书真懂真悟。读书的意义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主要是要从书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品味书中的哲理、感悟作者的思想,见贤思齐、学以致用,我认为这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如今,书中大笔墨书写宝岛台湾的篇幅已经读完,跟着王冬的足迹和笔迹游览了宝岛台湾,详细了解和更深入的理解了我们的宝岛台湾,单从这方面来说,《人在旅途》这本书就值得慢慢去品味,因为王冬真的是用心在写作。

写完宝岛台湾之后,书中又写到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篇、珠海篇)、双城记——从上海到香港,以及厦门行记、都江堰之行、杜甫草堂、天府之国、重庆之旅、北京印象、武汉初印象、刘少奇故里、长沙行等游记,让人在阅读中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认知、开拓眼界,我认为《人在旅途》一书的价值就在这里,但又不仅限于此。在这里,我只能聊表心意,浅谈一下阅读此书的浅薄见解,希望读者以后有机会细品此书,跟着王冬的足迹去旅行,品读王冬眼里的世界,真正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如同王冬在书中借助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的话:“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想说的话太多,但夜已深,只能就此搁笔。总之,能够读到此书,感觉自己很欣慰,但更荣幸的是,认识了一位热爱学习、热爱旅行、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的作家朋友,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多出现几位像王冬这样的作家朋友,带我们去旅行、去思考、去感悟、去领略更深的生活哲学 。

最后,祝愿王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写作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也祝愿和王冬的友情历久弥新,相互学习、互相勉励、彼此珍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华大地,用各自手中的笔书写可爱的中国。(完)

张智高于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十日凌晨新疆库尔勒

【作者简介】张智高,笔名斌梁,祖籍甘肃通渭,现居新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兼任全国文学创作联谊会官方平台责任编辑,供职于中国石油。曾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从事过石油钻井、记者、秘书工作,热衷于体育、文学、新闻、石油工程、地质、经济学和英语等,喜欢读书写作,最喜欢的作家是路遥。2013年出版专辑《夜市心灯》、2023年出版专辑《远行》。先后在各类报纸、杂志、起点中文网等国内刊物媒体上刊发新闻和文学作品超100万字。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相关链接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站长原创作品推荐
上海抗疫之十:他山之石
上海抗疫之九:等待花开
上海抗疫之八:今夕是何年
上海抗疫之七:敢问路在何方
上海抗疫之六:再战明天
上海抗疫之五:并肩同行

上海抗疫之四:人间大爱
上海抗疫之三:天地有情
上海抗疫之二:从“足不出沪”到“足不出户”
上海抗疫之一:创造晴天

推荐阅读
韩国朝鲜分裂:三八线划出语言鸿沟
印太战略下的沙璜岛:中国警惕印度印度尼西亚军事合作

彩虹旗被“打格”芒果TV被禁转播欧洲歌唱大赛
邓丽君和心战墙:金门岛上诡异的声音武器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Copyrights © 199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