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故事|冬冬看世界|精彩乐无穷|品味人生录|网络中间站|站点超链接|留言评论|Patreon会员频道|爱发电会员频道|

港味家國夢
--由《獅子山下的故事》所想到的

作者:Winter 更新时间:2022-06-24

最近,每天晚飯之後,我都會守在電視機旁收看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MG)央視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檔播出的二十七集電視連續劇《獅子山下的故事》(前名《獅子山下·情》)。該劇被視為港版《人世間》,將香港故事、回歸歷程和家國情懷融為一體,具有濃濃的香港味和人倫情。這部由內地和香港合拍的港劇首次登陸央視黃金檔播出在我印象中尚屬首次。為迎接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該劇於六月二十日在香港開電視頻道播出;23日晚,廣東衛視也開始播出該劇。在眾多平臺播出後,引起了觀眾的興趣和共鳴。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這是一九八一年第四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東方之珠》,八、九十年代的內地人大多都是通過傳入內地的香港流行歌曲認識香港,瞭解香港的,香港流行歌曲成為那個年代香港的一張文化名片,我也不例外。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公1984年提出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這一方針被載於《中英聯合聲明》。彈指一揮間,香港回歸祖國即將走進第二十五個年頭了,今年正好是五十年的一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回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那天黃昏,我同父母從位於平涼路大連路的居所步行至外灘觀看上海慶祝香港回歸倒計時慶典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灘這段路真可謂是人山人海,前行如蟻。當晚從外灘走回到家,趕在零點前守在電視機旁觀看在燈火璀璨的維多利亞港畔之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中英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直播。



《獅子山下的故事》以一家香港茶餐廳為載體,通過講述四個家庭兩代人拼搏進取的勵志故事,反映香港從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到二〇一九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三十多年的時代變遷,展現了香港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逆境中不畏風雨、團結奮鬥、艱苦打拼的精神。該劇演員陣容亦非常強大,黃覺及胡杏兒領銜主演,李治廷、謝君豪、吳千語、樊亦敏、周柏豪、許雅婷、梁靖康、陳家樂、楊明娜及熊黛林主演,聶遠及翁虹特邀主演,譚耀文及羅嘉良特別演出。

我是從小看港劇成長起來的一代“八〇後”,想起那個時候,黑白電視才剛剛走進百姓人家。從小到大看過很多港劇,家家戶戶都會傳來《霍元甲》、《上海灘》等主題曲,我想大家熟知的港劇有像《射雕英雄傳》、《陸小鳳》之類的武俠古裝劇;有像《尋秦記》、《張保仔》之類的穿越劇;有像《O記實錄》、《壹號皇庭》、《妙手仁心》等警匪、法政、醫生職業時裝劇等。而像《獅子山下的故事》這類情感生活類的港劇還是頭一回看。

該劇最巧妙的構思,是將故事的舞臺設置為一個茶餐廳,將茶餐廳作為觀察窗口,民以食為天,人的生活離不開吃,吃可以體現地方人情,而茶餐廳是充滿香港吃飯文化的地方,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香港人最通常的社會交際點。茶餐廳,從文化上來講,中西合璧,既有西式速食也有中式鹵煮,既有過客匆匆也有熟人熟事,雜糅、快捷、方便、高效、規範、實用,真正是香港文化一種最直接的象徵。茶餐廳可以說是一個“公共空間”,既有三教九流的來來往往,更有餐廳經營人的兢兢業業。

說起港式茶餐廳,我對它也是情有獨鐘。從二〇一三至今,我一共去過六次香港,每次都要去吃各式各樣的茶餐廳。第一次去香港時,我就光顧了翠華餐廳。而當我工作的浦東陸家嘴金融城附近的IFC國金中心商場和正大廣場內也開了翠華餐廳後,我也是第一時間去品嘗。

在這部電視劇中,從並非血緣關係的三兄弟的故事到兒女們成長後的不同道路,以來自廣東佛山的女性梁歡為中心,歷經兩代人,從“好兄弟”茶餐廳到“喜歡你”茶餐廳,形象地呈現了香港三十餘年變遷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心理。

“喜歡你茶餐廳”的壯大過程中,梁歡拿手的招牌“娘家雲吞”一直貫穿始終,李友好、羅梓康、羅梓良、勞永逸、勞永安、謝朗峰這些年輕人也成長起來。

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李友好,在非典來襲時面臨生死的抉擇;挺過金融海嘯而不倒的羅梓康,在雷曼危機面前,經歷著利益和良知的拷問;放棄出國深造投身中國香港教育界的羅梓良,卻因為自己的身世背景而被人利用;痛失愛情和友情的勞永逸,努力守護家庭,全情投入警隊工作,保衛香港平安;堅持記者職業操守的勞永安,與嘩眾取寵的八卦風氣對抗,貫徹自己正義理念;勇敢回歸內地投身建築業的謝朗峰,往返北京與香港之間,堅信祖國將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那個年代的香港,開茶餐廳做老闆的香港人有很多,特別是在茶餐廳洗碗刷盤子的普通香港人也很多,他們非常能吃苦,努力賺錢,“獅子山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劇中主人公所說的一句話: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每一個人都很努力,但只要努力,這萬家燈火總有一盞會是自己的。梁歡們就是用這樣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在香港回歸祖國後,交出了一份拿得出手的幸福答卷。

該劇香港導演吳錦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獅子山下的故事》中的角色大多有原型人物,取材於周邊的親人、朋友、朋友的朋友,或者某些社會新聞中的人物,而要展現草根人物最難的就是“真”,要把真正的人性表現出來,這有賴於演員對角色的信服,與之融為一體,儘量抹去表演的痕跡,而且演員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欣喜的是,我們的演員都很融洽,戲裏戲外的感情都很好,演出時就更投入了”。

小小的茶餐廳如同時光機,見證了“東方之珠”香港由回歸祖國、走向繁榮安定,最終融入大灣區再次出發的時代巨變。從“港人治港”到“愛國者治港”,從港區國安法到完善選舉制度,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繼續寫著“獅子山下的故事”,
亦激勵著香港青年秉承老一輩“獅子山”精神,增進香港與內地的理解與交流,增強香港青年的身份認同感”,與內地青年並肩努力,共同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發現,從香港回歸到今天,轉眼間二十五年過去了,想當初自己還是十幾歲英俊少年,如今已是四十不惑的大叔了。看著《獅子山下的故事》,跟著它的時間線一天天慢慢地長大,我的心中更是感慨萬千啊!日子過得太快,一生猶如白駒過隙,該劇勾起了我無盡的回憶,讓我又回到了那個年代,想起了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完)

作者寫於二〇二二年六月二十三晚

注:如果您想对对上文发表感想、评论或意见和建议的话,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本站留言簿。


  姓名:

  Email:

  主题:

  留言:

    

               

相关链接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文化馆图辑
《狮子山下的故事》电视剧片头曲《无惧竞赛》- 黎明演唱
下载本文word版(简体)
下载本文pdf版(简体)
下载本文word版(繁体)
下载本文pdf版(繁体)

推荐阅读
早见hayami's blog
常泰文化之旅之翁同龢纪念馆篇
常泰文化之旅之常熟图书馆书缘篇
我的《小城故事》----台湾苗栗三义行

上海抗疫之九:等待花开
上海抗疫之八:今夕是何年
上海抗疫之七:敢问路在何方
上海抗疫之六:再战明天
上海抗疫之五:并肩同行
上海抗疫之四:人间大爱
上海抗疫之三:决战上海滩天地有情
上海抗疫之二:从“足不出沪”到“足不出户”
上海抗疫之一:创造晴天

注: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非本站原创内容本站概不负责,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若您喜欢站长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以支付宝或微信方式或点击链接捐助(金额不限)本站持续运行,谢谢大家!

中国冬网制作维护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024X768以上分辨率进行浏览。
Copyrights © 1999-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Last updated: